时间:2023-01-10 来源:网络
近日,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以下简称宜兴陶博馆)40周年暨新馆落成正式开放庆典活动上,《宜兴窑系》——华夏第一“陶窑系”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引起中国陶瓷业界的关注。 《宜兴窑系》集中表述了“宜兴窑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科学论证了“宜兴窑系”是继国内已有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越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和建窑系这八大窑系后的重要补充,弥补了中国陶瓷史理论体系的重大缺失。“宜兴窑系”已成为国内陶瓷业界公认的华夏第一“陶窑系”,是宜兴历史文化的重要根脉和宜兴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灵魂,成为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内核。 在最近十年中 宜兴陶博馆作为集陶瓷文明发展成果展示、 研究、传播、保护和陶艺交流于一体 并向公众展示宜兴7300年灿烂陶瓷文化的 公共服务机构 义不容辞地扛起了 挖掘、整理、研究、展示和 传播 “宜兴窑系”的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陶文明发展成果 催生“宜兴窑系” 据由宜兴陶博馆主编的《宜兴窑系》中表述,所谓“窑系”是建立在“窑址”“窑场”“窑器”基础上的一个地域性陶瓷文化概念。一个地方“窑口”“窑场”能称之为“窑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二是出色的行为表现。表现在对内的规模性、多样性、特色性和传承性,对外的输出性、传播性、地域性和影响性。华夏文化陶为最,“窑系”的最大成就在于其代表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文脉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之精髓。 “宜兴窑系”理论体系是在近十年中被我市正式提出、挖掘和梳理出来的,是对宜兴7300年陶文化发展历史中,制陶工艺、技艺传承、品牌价值及对外影响所表现出的文化思想、文明成果作出的高度总结与体现。“宜兴窑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市陶瓷文化、陶瓷产业和陶瓷文明发展成果深厚积淀的产物,是促进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现实要求。 由于种种因素,“宜兴窑系”这一理论体系长期在业界没有一席之地。宜兴是中国早期陶瓷发源地这一,有着完备的陶瓷历史传承和产业发展成果记录,有着陶瓷业界“五朵金花”之美誉,有着10万余名陶瓷从业人员,有着完备的陶瓷产业体系,有着一批享誉国内外陶瓷业界的国大师、省大师,有着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的城市品牌。“宜兴窑系”作为宜兴历史文化的重要根脉,在宜兴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当下,它的挖掘、梳理工作,它的引领作用便呼之欲出。 2015年10月,市政府发表战略宣言:“确立以‘宜兴窑系’为核心的文化战略发展纲要,全力打造华夏第一‘陶窑系’,努力推动宜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打造宜兴窑系,传承陶都文脉”的宏大文化工程由此展开…… 汇聚合力推进 “宜兴窑系”建设 近十年来,我市拉开了“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大幕,以提升宜兴陶博馆建设展陈条件、丰富馆内藏品为重点之一,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提供一个可感知、可操作的展示体验平台,使宜兴陶博馆成为展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和宜兴陶瓷文明发展成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在最近几年中,以阐述和展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为总纲,宜兴陶博馆担纲编写出版了《中国宜兴陶瓷汉英简明辞典》《宜兴紫砂对欧洲的影响》等30多种理论研究和制陶实践成果书籍,同时成立了藏品鉴定委员会和学术研究委员会,为各方来宾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感知“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的乐园。 “宜兴窑系”建设任重道远 据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几年,我市将围绕打造完备的陶文化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空间和人文空间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宜兴窑系”建设,并至少有项工程亟待我们去探究和实施。 当时仅对25万平方米遗址中的1000多平方米区域进行了挖掘,其成果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02年度全国六大重点考古发现之一。因此对宜兴骆驼墩文化遗址再次深入考古探究非常必要。同时要认真规划遗址的保护及利用工作,真正让宝贵的文物活起来。可喜的是,我市已着手规划骆驼墩文化园。 恢复重建“宜兴金沙寺”工程。长久以来,供春灵芝树瘿壶作为史书记载最早一把宜兴紫砂茗壶,它已然成为宜兴紫砂历史起源和文化图腾的标志。为此,我市多方呼吁重建金沙寺,打造展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的新载体。 此外,多方建议加快实施黄龙山紫砂矿遗址保护工程,致力把黄龙山紫砂矿遗址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为“宜兴窑系”建设提供新支撑。同时,建议加快实施“中国泛紫砂文化与产业”工程,因为建立“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的宗旨是固本强根、开枝散叶,紫砂文化根在宜兴,果结全球。
2015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组织宜兴陶博馆正式提出“宜兴窑系——华夏第一陶窑系”的理论体系,并在当年由市政府召开的“宜兴窑系”学术论坛上,经中外知名陶瓷专家共同论证,认为“宜兴窑系”是中国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唯一的“陶窑系”。
仅在最近四年中,我市就已投入9000多万元,对宜兴陶博馆原有展馆展厅进行了装修改造提升,并新建了陶瓷历史馆,使宜兴陶博馆以全新的容颜展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展厅面积比原馆扩大约一倍,各项功能更趋完善的目标。馆内藏品数量从原来的几十件增加到目前的15000多件。其中,包括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作品,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艺术作品,基本能够涵盖从新石器到当代这7300多年陶瓷文化演变的历史脉络。
骆驼墩文化遗址再考古挖掘工程。骆驼墩是目前考古发现环太湖西岸人类早期(距今7300多年)生活遗存,延续至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该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2001—200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联合考古队进场考古。
蜀山古龙窑群保护利用工程。鉴于宜兴蜀山窑无论从历史、规模、影响还是考古成果来看,都有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各项条件。多方建议进一步加大蜀山古龙窑群的活化利用力度,使老窑群焕发出新魅力。
文章转自看宜兴,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