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壶,想必我们的老壶友都知道,之前也写过很多期。曼生壶是文人与紫砂的唱和,是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是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陈曼生与制壶大家杨彭年的合作。
曼生壶具有浓厚的书卷气,透发着文质形的艺术气质,加上紫砂特有金色晶光,气韵温雅的素质,更使文人雅士们一见倾心,自此紫砂壶艺开始向诗、书、画、篆刻等艺术靠拢,形成了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壶艺新潮。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其实,当时为陈曼生做壶的,除了杨彭年,还有他的弟弟和妹妹,杨氏兄妹三人皆是制壶高手,可谓“一门三英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曼生三英杰:杨彭年、杨葆年和杨凤年。在可见的曼生壶里,杨彭年的款占了绝大多数,当时由陈曼生设计壶样,由杨彭年制作,之后陈曼生在壶坯上铭刻,底款多为阿曼陀室,而把款则多为彭年。而如今看来,是否是当年兄妹三人都帮陈曼生制壶,而后统一用彭年款也未可知。如今我们看到杨葆年的作品不多,落款多是「杨葆年」或是「公寿」,其与清代文人朱石楳合作,有数件传器,包括纯紫砂胎和锡包作品。杨氏一门,彭年、宝年、凤年皆善制砂,作为女子,在旧社会封建传统的思想下能够从事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艺且以此成名是极为少见且极其困难的。也许是因为家族的熏陶,也许是因为自身对紫砂的热爱,养成了杨凤年鲜明的个人制壶风格:构思巧妙,工于花货,善用贴塑,且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杨凤年壶型以竹段、梅段、风卷葵等为代表。传器极少,紫砂爱好者往往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器。现存公认的凤年传器大多藏于各大博物馆,民间收藏极少。
清 杨凤年 东坡笠帽
同时关于杨凤年的笔墨也少得近乎吝啬,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做到如此地步,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杨氏一门三英杰,可谓是紫砂界的一段佳话,即便在当今的紫砂界来说,这样的传奇也是很少见的。文人紫砂,制壶大家,壶史留名,百年佳话!壶友们,别忘了为他们点赞哦!
©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