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6-08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2008年2月19日,戊子年正月十三日,是廿四节气中的“雨水”。
这天凌晨的零时30分,紫砂界“七位老艺人”的最后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壶艺泰斗蒋蓉走完了她90岁的人生,驾鹤西去,留下芙蓉般纯洁的人格之魅,也留下了她栩栩如生的紫砂花器世界。
2006年1月12日,蒋蓉大师因患脑梗塞中风,住院治疗。在久卧病榻25个月又7天之后,这位德艺双馨、慈祥可亲的老人与世长辞。得知蒋蓉逝世的消息,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以不同的方式深切缅怀这位大师。原中国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傅立民先生发来唁电,对蒋蓉大师的离世,深感悲痛,并称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重大损失,她的高尚品德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永远年轻的艺术童心、平和高洁的品德秉性是蒋蓉大师的精神风貌。她以90年的生命,见证了宜兴紫砂近百年的兴衰荣辱以及今日盛世紫砂的繁荣和风流。我们依然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在她的紫砂艺术天地里,感受永不凋谢的壶艺之花那迷人的馥郁芬芳。
蒋蓉1919年出生在宜兴市丁蜀镇镇郊的潜洛村,时值芙蓉花开之际,故取名蓉,别号林凤。那里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做紫砂壶的传统。蒋蓉的祖父蒋祥元年幼时就随父亲学艺,做茶壶和花盆,一门几代都从事紫砂。蒋蓉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耳濡目染,11岁辍学随家父蒋宏泉学习紫砂陶制作技艺。数年后,她做出了“犀牛”和“螃蟹戏金鱼砚台”,让人刮目相看。在她20岁的时候就跟随伯父蒋燕亭到上海,蒋燕亭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制壶高手,也是以陈鸣远为代表的紫砂花器流派的一代传人。蒋蓉在上海临仿时大彬、陈鸣远、陈子畦等明清紫砂名家的作品,自此大开眼界,技术也日益精进,为她今后象形、象真壶器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宜兴蜀山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蒋蓉是第一批进社的紫砂技艺人员。1956年,蒋蓉与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而蒋蓉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比陶刻大家任淦庭先生整整小30岁。从此,厂里的职工都尊蒋蓉为“蒋辅导”。她先后带徒50多人,传承紫砂制作技艺,可谓桃李成行,功德无量。
对于蒋蓉大师的紫砂艺术成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是这样评价的。他说,紫砂壶的创作,也和整个中国传统工艺一样,一是借鉴人文文化,二是生活汲取,直接从大自然中发现并提炼,后者,正是蒋蓉大师紫砂壶艺的创新源泉。贴近生活、提炼自然,创作出与前人不同、与同代人不同的紫砂陶艺杰作。
蒋蓉的艺术心态平和,艺术心境童趣永驻,她永远以儿童清纯的眼光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果、虫、鸟、蛙,捕捉其美的本质,吸收糅合到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既形象逼真、可爱天真,又提炼简化、生动传神,形成了以她为首的紫砂象形艺术流派——“蒋氏陶艺”。
蒋蓉大师认为,仿古、模仿、借型、改装不算创作。制作紫砂花器艺术品,只有从大自然中撷取,才是用之不尽的题材,并且要实地观察,效法自然,提炼物象精神,将自然之魂与艺术之魂交融,才能有所成就。蒋蓉的处女作《荷花茶具》,就是通过采摘实物,入微观察,凝神静思才创作出来的。这套茶具以开放的荷花作壶的主体,以花梗作壶把,以卷曲的荷叶作壶嘴,以莲蓬作盖。盖上的“纽”是一只昂首鸣叫、似动非动的小青蛙,红菱、白藕、荸荠作底脚。全壶大方得体,拼泥配色,体现了丰富经验和扎实的传统功力。以花朵为壶身,以荷叶为杯托,以盛开的荷花为茶杯,构思奇巧。花、叶上的道道筋纹逼真,色泽自然明艳,充满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显得生机盎然。还有她的《荷叶蛙声壶》、《白藕酒具》、《月色蛙莲壶》、《荷花瓣杯》……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野情趣,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描述得如此生动,实在难得。《荷花茶具》在1956年全国陶瓷工业会议上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就是对蒋蓉紫砂壶创新的最好褒奖。
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赞美蒋蓉大师,能运用巧的构思、巧的安排、巧的制作,赋予家乡宜兴的物产以艺术生命,展出的一片浓浓乡情。蒋蓉之艺,具有鲜明的个性:质朴、纯净、含蓄,器如其人,人如其器,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更有新颖的时代精神。蒋蓉大师勇于突破传统手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造了不少造型和敷彩新技艺。她能从大处着眼,抓住器皿造型要领,茗壶、酒具之纽、盖、嘴、把……都能安排得体,无生硬之弊,若自然生成。真是巧夺天工,大家手笔。蒋蓉之紫艺敷彩,亦不同一般。善调五色之土,巧配七彩之器,贵在能超自然之色,达艺术理想境界。她善于运用对比、调和、类色、浑晕等多种技法,因题施艺,以彩托题。施彩大胆、多变,并富有寓意,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和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她的《牡丹壶》,也是继《荷花茶具》之后又一经典之作。刘禹锡赞颂:“唯有牡丹真国色”,欧阳修则推崇:“天下真花独牡丹”。诗句的吟咏,撩拨起蒋蓉的创作热情。她在观赏牡丹的同时,参阅著名的《双钩牡丹图》,经过40余天的构思、设计,以牡丹的花为腹、芯为盖、花梗作嘴、把,制成了一把赏心悦目的《牡丹壶》。这件作品的紫砂泥色运用,独具匠心,与富丽堂皇的牡丹花一样倾国倾城。
蒋蓉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总是把火热的爱融入对紫砂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之中。在她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一棵小草、一株秀竹、一朵鲜花、一只小虫,都是通人性的。她似乎听到它们的呼唤,感到它们的脉动,在心灵的共振中跃升着艺术的灵感,通过紫砂壶艺造型,去再现它们的形象之美。无论是《西瓜壶》、《芒果壶》、《荸荠壶》,还是紫砂文具、果品等陈设艺术品,都洋溢着清新自然,意趣天成的鲜活气息,演绎了大千世界的万般风情。蒋蓉大师从艺70多年的岁月里,挥洒了青春的汗水,也收获金灿灿的夕阳。先后创作出近200种紫砂新品,自成一派、各臻其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3年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中南海的紫光阁、伦敦的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和香港文物馆里她的作品引人注目。蒋蓉的名字也随着她的壶艺远播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港、台地区,这棵栉风沐雨的“芙蓉”,始终光彩照人。
在蒋蓉大师生病期间,宜兴市政府领导前往看望,要求医院积极救治。业内人士也十分关注,探视者络绎不绝。只是她偏瘫失语,辗转床弟,再也难现她天真童稚的风趣和灿烂热情的笑容。近两年中,她的亲属、弟子、壶迷、壶友和各界人士仍然关心着她。宜兴市文联主席徐风先生为蒋蓉大师撰写了长篇传记文学《花非花·紫砂艺人蒋蓉传》。江苏省文化厅指定她为“紫砂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蒋蓉“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7年2月11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等领导将证书和奖杯送到蒋蓉病床前,她似乎有着灵感,竟睁眼一笑。
蒋蓉大师踏着春天的脚步,微笑地走了。她那艺术之树的浓荫将依然庇佑着热爱紫砂事业的晚辈后生。正如中国紫砂收藏家网站敬献的挽联:“功著神州芙蓉长在,名垂青史林凤永存。”人们将永远怀念她。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