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05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一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包容天地万物,传递着人间亲情和绵绵思念。一把玉润的紫砂壶,蕴含茶陶文化的精髓,冲泡着人生的苦涩与甘甜。邮票与紫砂壶结缘,记录着两岸茶人、壶友的一份真情。正如余光中先生在《宜兴茶壶》诗中所言:“一壶在握,恍惚隔海和故人相对……隔一道海峡犹如隔几,让我们对斟两岸,品味古今。”
名壶邮票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掀起了“紫砂热”。宜兴紫砂壶作为融合色、形、技、艺与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品茗尤物,为台湾的鉴赏家、收藏家和嗜茶者所宠爱。由此,台湾邮政部门于1989年7月28日发行了一套4枚的《紫砂壶邮票》。这4枚邮票的图像分别是:“南瓜壶”、“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和“梨皮朱泥壶”,都是台北历史博物馆推荐的馆藏古代宜兴紫砂名作,受到台湾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到1991年1月18日,台湾邮政部门第二次发行《名壶邮票》,一套5枚,其中二枚是紫砂壶邮票,分别为“清康熙珐琅牡丹方壶”、“清乾隆粉彩灵芝方壶”。其余的三枚邮票则是瓷壶:“清雍正珐琅彩蓝山水把壶”、“明德化窑莹白蟠螭把壶”和“明永乐青花把壶”。这5件国宝级茶壶,均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珍稀藏品。
1994年5月4日,第四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开幕式前夕,邮电部出版了由王虎鸣设计、宜兴邮票公司发行的《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并在宜兴举行首发式。这套邮票共4枚,主图分别是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20分)、清代陈鸣远的“四足方壶”(30分)、清代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50分)和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提璧壶”(1元)。邮票背景为浅灰色渐变的中式信笺,上面有历代文人吟咏紫砂壶的草书名句,并各钤一枚印章,整套邮票典雅精致。还有一张小型张,图案是明嘉靖12年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具有浓厚的紫砂传统文化特色。在此之前,宜兴市邮电局发行了一套《紫砂瑰宝》明信片,共5张,图案是明代时大彬的“如意壶”,明代圣思的“桃杯”、清代陈鸣远的“南瓜壶”、清代邵大亨的“一捆竹壶”和现代顾景舟的“提璧茶具”。使集邮爱好者一睹紫砂壶艺的风采。
1997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发行了《宜兴紫砂》电话磁卡一套4枚,这是我国陶瓷工艺品首次亮相在全国通用电话磁卡上。这套磁卡上的紫砂壶分别是顾景舟的“提璧茶具”、李昌鸿沈蘧华夫妇的“竹简茶具”、毛国强的“游仙茶具”和吴鸣的“独此一家”茶具。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1年紫砂精品有奖(贺年)明信片》一套6张,收集蒋蓉、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谭泉海6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艺术品。如吕尧臣的“大漠风情壶”,用绞泥勾画出起伏连绵的沙丘,骆驼行走在沙漠之中。壶盖上塑1个蒙古包,营造出苍凉中的生命活力,留给人们的是“沙洲不绝驼铃声”的遐想。
2004年9月21日,顾景舟90诞辰纪念活动在无锡举行,同时发行5套精美的紫砂邮票。这5套邮票分别是:《顾景舟及弟子作品集》、《徐汉棠作品集》、《李昌鸿紫砂陶艺作品集》、《周桂珍紫砂精品集》和《高振宇紫砂陶艺作品集》。成为从邮票上欣赏紫砂的一道风景线。
邮票上展示紫砂壶艺已经是宜兴紫砂界的一种时尚。有不少大师、高级工艺师和中青年技艺人员与邮电部门联姻,发行个性化紫砂邮票集,使之成为一个窗口,绽放紫砂艺术的秀丽姿色。
紫砂壶与邮票契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漫漫邮路,延伸了紫砂壶的信息传播。而邮票作为载体,又因紫砂壶艺的加盟,拓展了服务领域。这种完美的组合,是艺术的交响,时代的歌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