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16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一件工艺品,或称之为艺术品,能称的上宝贝的已属少见。而众口皆碑,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更属罕见。由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历经十二十年才得以完成的紫砂极品《提璧壶》,在陶艺领域中独一无二,匠心独运,工艺精湛,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
结谊论艺,古今有之。顾景舟,高庄相识在一九五六年的夏天。一九五四年十月,朱可心,斐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厂,隶属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定制的高档茶具。时中央美院教授高庄经常代表中央美术家协会前来订货,朱可心与高庄结为之友。
一九五五年开始,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化,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艺人归队,任淦庭,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人同时入社,并担任技术辅导。一九五六年,任淦庭,朱可心,斐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等同时被誉为『艺人』称号。
中央美院教授高庄代表中国美术家来宜订货的同时,于一九五五年冬天开始带领学生到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实习。高庄主要从事紫砂雕朔创作设计。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上半年,高庄设计了一公尺高的马克思半身像,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五七年,高庄设计了三十公分高的列宁,斯大林,毛择东像。高庄在宜兴设计创作时断时续,每年抽空来宜兴一至三个月。高庄在从事紫砂雕朔创作的同时,对紫砂壶艺颇感兴趣,经常与朱可心,斐石民等人谈壶论艺。一九五六年夏天,高庄带学生又一次来宜兴创作实习,时任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的朱可心,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素器高手顾景舟。
紫砂行业从四零年代末期曾流行『朱可心竹货 ( 实花货素器竹饰类 ) ,裴石民花货,王寅春光货,顾景舟方货 ( 实为光货素器方形类 ) 』的说法,意朱可心的花货竹饰器,斐石民的花货素器,王寅春的光货素器,顾景洲的光货方器闻名于世。其言词偏颇,为年代所限。
顾景舟四零年代以仿制时大彬《僧帽壶》为一绝,顾制『僧帽壶』方正温润,轮廓端正,制作精细。然顾制光货素器及其它圆形造型亦是拿手好戏,其《矮石铫壶》得益于早期名师储铭的技艺,讲究线条的流线舒展,权衡比例的流畅秀丽,给人整体形象大方朴素,更利于实用之感。只是方器《僧帽壶》更具盛名罢了!!
提璧壶是顾景舟历经四次改版,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能,创造的精致传统经典代表壶式。
由朱可心的介绍,高庄认识了紫砂光货高手顾景舟,两人一见如故,两人经常促膝谈艺。高庄佩服顾景舟对紫砂工艺的高深理解,见解独到,精辟论断,以及紫砂历史的渊源,演进与对紫砂的陶艺鉴赏等等,并与顾景舟高超的工艺,精湛的技艺,工具的制作颇为赞誉。而顾景舟佩服高庄从事陶瓷专业的教育和刻研,进行陶瓷雕朔创新和设计,并由于设计国徽浮雕图案而享有盛名,心中敬佩不已。两人心心相慕,结为至友。
一九五六年入秋的一天,顾景舟和高庄谈论起紫砂提梁壶。顾景舟认为:历史上紫砂提梁壶款式诸多,各有特色,但他认为提梁中造型制工最好的,当属清初邵旭茂所制的提梁壶,后人称之《旭茂提梁》。《旭茂提梁》端庄大度,圆润匀称,肩宽度圆,对等和谐,稳定悠然,便利把玩,实用方便,特别是提梁提梁回转,犹如长虹,虚空感强而舒展大方,流超长而顺势胥出,更增加名壶的气势。
高庄认为;《旭茂提梁》是传统中的珍品,但形制不及大彬提梁壶。高庄所提及的《大彬提梁》指的是明末清初所仿制,南京博物馆所藏,亦有人把他叫做《天香阁壶》的那把提梁。依高庄的观点,《大彬提梁》造型有突破,壶体为圆形,上部收拢,把,流,纽呈六方形,扁形,菱角形。整体为圆,壶身提梁双圆重叠,使圆主题更强,这种造型是有突破性意义的。
高庄改完图稿即回北京,第二年后再到宜兴。顾景舟根据图稿比例,先用泥做出壶体实样,然后装上流,把,琢磨思索,不断修正,直到自觉满意为止。壶体实样是实心的,就如同现代壶的打样。顾景舟先做实样的目的是便于制作工具。顾景舟对于制作工具是特别讲究的。早期学艺阶段,顾氏跟民国年监制壶名家储铭学艺。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亦号龙溪山人。一九三三年被顾景舟父亲顾炳荣请至家中,作为师客,传授顾景舟技艺。储铭制作洋桶茶壶独绝,时称『洋桶大王』。代表作有洋桶,线圆,矮石铫,合菱,扁腹,圆刻壶等。储铭制壶讲究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一丝不茍。顾景舟早年就严守师训,在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上下功夫。
顾景舟按照实心的壶样精致好工具后,再试着起了二只茶壶身筒,其中一只泥片稍有厚薄,在后来制作过程中嵌底片时认为不严密合缝,顾景舟遂舍弃不用,故只剩下一把茶壶身筒坏体。到一九五六年冬,这把紫砂提梁壶制成了。
制成的第一把紫砂提梁壶,壶身是直行的,肩腹是弧平行的,流是粗势顺湾的,颈盖后薄一致,相等和谐。壶盖呈扁形状,钮呈扁平状,与提梁把扁平状相互应。因为是制第一把,故景舟心中亦无一垂定音的把握,故没有配置自己最喜欢的『天青铁砂泥』,而选用不易出毛病,纯净无杂质的『清水紫砂泥』。这把顾景舟花了很大的功夫,内外处理的干净力索,温润光洁,嵌盖片,加盖片均没用『脂泥』镶接,而用『清水法』。特别是镶接提梁把,采用手工『镂空钻孔法』,壶内『推刮扒刨』均到内壁壶肩,壶外『推压刮勒削无一处不到,无一处不精,细部处理的特别精致。这把紫砂提梁壶从打泥片到烧制成功,足足用了三十余天。
刚强与内敛的气质
一九五七年五月,高庄又一次来到宜兴制作设计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像,看到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赞不绝口。顾景舟却不满意,说有时间抽空要改一改。
主要是实用性的考量。
一. 壶身直身筒,手感把玩太平直。
二. 把呈扁平状,手感把玩不舒服。
三. 流粗短顺弯倾茶泡茶不易。
一九五七年底至一九五八年初,顾景舟第一次对紫砂提梁壶做了修改,修改点也就在于壶身,壶把,壶流上。修改后,壶身稍呈弧凹形,更突出肩线与腹线,双手捧壶抚摸有舒适感。流改瘦并削长,流根部稍粗,中间瘦。至头上加粗,流口孔放大,使倾水有压力感,出水更爽利。而流的这一改动,使壶更协调一致,线与线,线与面,线与角之间更流畅大方。
六○年代后期,顾景舟替紫砂提梁壶做了第二次修改。此时,顾景舟已逐步形成自己自己灵秀的风格。这次修改,主要是再『灵秀』二字上下了功夫。壶身的弧凹面缩小,肩腹的弧平面放大,口颈部增添一条肩与口的分割线,并稍厚于壶盖面,使之更为润泽饱满。流改弧形胥出『凤头嘴』,为使视觉感更为舒适,正面基本粗瘦一致,到凤头时向前延伸成『了』字型,侧面拉平拉扁,以利流孔出水流畅。提梁把拉平下压,使之端庄浑重,与壶身连接线稍呈弧形,提梁把整体也收狭,使整体感更为灵秀。
九七三年,顾景舟第三次将提梁壶作修改。这次改动重点是主题立意开始升华,把紫砂与古玉有几结合,改动最大处为壶盖,用玉壁形象装饰。徒弟高海庚曾为之搜集玉壁资料提供顾景舟选择参考。盖面双圈成玉壁,从上面俯视,壶盖整体为完整玉壁,壶盖沿口处用阳圈处哩,留一狭窄的边缘,平盖下凹,平面上布满均匀的玉饰小圆点,中间留一壁饰圆孔代替壶纽。改动后的提梁称之为《玉壁提梁壶》
一九七八年,顾景舟第四次对提梁壶做了修改。这次修改时断时续,历经一年有余。从构思到设计,从设计到制作,顾景舟全心投入,并叫徒弟高海庚搜集玉壁资料,去粗取精,挑剔精选,使之符合紫砂茶壶的造型特点,实用为原则,使之符合紫砂光货素器的实质精神,文化内涵。这一次,顾景舟摒弃局限于玉壁表面形式的表达,而把玉币的内再精华深蕴于整个壶体。
每条线,每个面,每个局部,每个细节,都与古玉的实质,温润,光洁,纯度有几结合起来,并使之在整体造型上得到升华,达到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的最高境界,最佳表现形式。
至一九七八年夏秋之际,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能,创造的精致传统经典之作,终于定型,并正式命名为《提壁壶》,亦称《提壁茶具》。
由于顾景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的国之瑰宝提壁壶,是顾景舟一生花费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最精湛的经典代表作。从提壁壶上可以看到老一辈的制壶名家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可以领略体会她们的艰苦奋斗,孜孜追求,努力探索,刻苦态度。顾景舟在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设计上一丝不茍,工具改制上严格的要求,无不在提壁壶上反映出来,无不为当今陶艺人的楷模,无不为宜兴后辈一人再工艺上树立楷模。笔者在这里强调一点,绝不要误导紫砂工艺的“随意性”,简易性,紫砂工艺绝不是不花功夫,不费力气,不踏踏实实的勤实苦练,三捏两捏就能成功的。
总之,提壁壶称之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该壶无论在材质,造型,工艺技法,日用功能,内涵,把玩,形式,内容上笔笔生花,处处显力,无不灵秀,无不精神,力度凝重,格调清心,气势端庄,风韵别致,不愧为紫砂光货体系中素器裸胎艺术的杰出代表,经典之作,不愧为紫砂光货造型艺术体系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也不愧为受世人珍重,喜爱,崇尚,追索,不惜巨金收藏品玩的『艺术珍宝』 。国之瑰宝提壁壶当永载壶史,千秋光耀。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