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宋双才: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宋双才: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时间:2013-09-17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宋双才先生给我们做紫砂文化的讲座。宋先生是紫砂文化研究学者,在圈内非常著名,被称为“北京老壶”。下面请宋先生开讲。

  宋双才:很高兴给我这样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也谈不上讲,就是把我这十来年研究紫砂壶文化的一些心得归纳一下。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在座的方家朋友们给我批评指正。

  我从2002年开始研究、收藏紫砂壶,但买壶很早,第一把壶是在1975年,那时候我在清华读书,到宜兴附近去实习,花了两块一买了三把壶,一把壶五毛钱,有两把壶是每把八毛钱,一共两块一。用行李卷打了包就背回来了,主要是给老人喝茶用,老人当时嘱咐了,要是到宜兴附近就背两把紫砂壶回来,喝茶好,隔夜不馊。那是第一次跟紫砂壶亲密接触,是1975年。

  我研究紫砂壶是2002年开始的,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经常会在网络上、媒体上说一些自己独立的看法,也招来不少人非议,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今天讲我的心得一定会有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跟宜兴人说的不一样的地方,或者在报纸或者其他媒体上看到的不一样的地方,没关系,我们会留下时间来讨论。

  紫砂壶从嘉德第一次专场拍卖开始,北京这边就算真正热起来了。在2008年、2009年宜兴范家壶庄范伟群先生跟我一起参加一个拍卖会,当时他就感觉到很热,价钱跟他们想象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还不算热,紫砂壶拍卖到一千万一把就算热了,他说这得哪年,我说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吧,结果第二年春拍嘉德那把石瓢就拍了1232万,比我想的还快,说明紫砂壶真的热了。这种热有很多人说是媒体炒作忽悠出来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紫砂壶的热是顺理成章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紫砂壶确确实实招人喜欢。

 

  我举个例子,我认识一对老年夫妇,都是70多岁了,也不看报纸,也不听忽悠,但是跟我聊的时候讲,他们家三把壶,每天老头在里屋泡茶,倒到杯子里端出来,问老太太,拿哪把壶泡的,老太太说仿古壶,对了。又回去又泡,再端出来说哪把壶泡的,老太太说石瓢,这次又对了。换过来老太太泡,老头猜。人家就这么喜欢壶。

  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一次我在一个拍卖公司给他们公开征集活动帮忙,一个快90岁的老人,从通县那边坐公交车提了一兜壶让我看,当然那些壶都不入眼,但90多岁了,喜欢壶几十年,你说他还听忽悠吗。还要跟我约,第二天一定拿一把时大彬的给你看,我不敢看,我第二天没敢去,我怕我说它不对,老头受打击太大。但是人家不管真假,就是喜欢壶,也不看报纸。紫砂壶跟人确确实实有这样一种值得喜欢的因素在里面,不纯粹是因为炒作。

  要了解紫砂壶被人喜欢,必须 首先要清楚,壶究竟跟人是什么关系?通过瞎琢磨我琢磨出来了。“壶”太大了,《易经》里讲“天地未分,谓之壶”,壶能把一切都装里,“壶”真的是太大了。紫砂壶被人喜欢,首先是因为“壶”这个概念、这个器皿很重要。我还在想人类创作的第一件器物是什么?想了半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物体的被人利用,真正创作出来的是陶,第一件陶器是干什么用的?那些狩猎来的飞禽走兽不需要器皿,放在一个石板上、挂在树上都可以,人居住一般都会离水比较远,但人离开水又不能活,所以要想创造的第一件东西,我推论可能就是一个盛水的东西。盛水的东西叫什么?就叫壶,所以我认为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件器皿,所以可以看出壶有多重要。

 

  接着我还想了,“壶”这个名字很怪,我们如果了解紫砂文化,会看到有诗上说到宜兴买罐,不叫紫砂壶,为什么名字不一样。后来我翻书发现皇上用的才叫“壶”,老百姓、文人用的叫“瓶”、叫“罐”。“壶”这个名字还不是一般人能用的,有王家的地位。更关键的是人离不开三样东西,阳光、空气、水,阳光是没法装起来的,空气也没法装起来,水是可以装起来的,用什么装?就用壶装。所以“壶”这个概念在我们大点范围说是人类,小点范围说是我们中华民族须臾不可离开的,所以它跟人有很亲的亲切感。它上到皇家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喜欢,不足为奇了。据说黄山那边有一个村,家家户户门口挂一把壶,“壶”、“福”同音,藏壶藏福,有很深的文化概念。

  接着再说紫砂壶,紫砂壶是怎么回事呢?中国的陶瓷分三类,第一类叫陶,第二类叫瓷,中间还有一类叫炻器。陶是又透气又透水的东西,瓷是既不透气也不透水的东西,炻器是只透气不透水。最先有的是陶,陶一般我们看到的八千年、六千年、四千年,做的特别好的蛋壳陶,很薄,器型也很漂亮,有一些博物馆有陈列。但是陶有一个局限性,一般情况下都只是做圆形的,不管是高还是扁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后来有瓷?为什么后来有了紫砂壶?我就想原因,人的创作欲望是无止境的,因为陶这个材料只能做圆的,很少做方的和更多形状,满足不了人们的创作欲望。以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草木灰烧陶的燃料溅到了陶器上面,形成了一个耀斑,人们既然在器型上不能做创作欲望的满足,就在装饰上满足自己,于是里外施釉,所以就有了瓷,有了单色瓷,有了青花瓷,有了彩色瓷,就在装饰上部分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中间恰恰是因为紫砂材料的发现,才使人们最原始的创作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因为紫砂的泥料可塑性极好,做成什么样都行,可以做成方的,也可以做成圆的,它的变化像天文数字一样,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两把相同的壶。

 

  紫砂壶在陶瓷发展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东西,如果说陶瓷是我们中国的象征,“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紫砂壶就不纯粹是一个窑口的问题,也不纯粹是一个喝茶的器皿,在陶瓷发展史上,在中华文明的组成方面都会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把紫砂壶由什么组成的呢?主体就是一个身筒,附件是壶盖、壶钮、壶把、壶嘴、壶足,一个主体,五个附件,总共加在一起是六个部分,就这么简单的六个部分构成了伟大的造型艺术宝库,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器皿有它这样丰富的变化,我们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到有这么丰富变化的器形,所以它很伟大。

  紫砂壶的伟大来源于它的原料——紫砂,紫砂有多神奇呢?我们也许玩壶不太去注意,但是陶瓷界对它非常崇拜。有位大师跟我聊天讲到,到日本去访问,人家那边弄一块泥料又掺这个又掺那个,折腾来折腾去,去做陶瓷,我们就把那个泥料倒点水,和一和,捶捶、捏捏就能做出来东西了,日本人很钦佩、很崇拜,说中国竟然有这种东西,什么都不加就可以做东西,其他的陶、瓷都要添加东西才能成型,只有紫砂可以独立成型,所以在陶瓷界他们非常羡慕中国宜兴的紫砂艺人,有这么好的材料可以利用。

  紫砂是什么东西呢?在宜兴那边的丁蜀镇,有黄龙山、青龙山,紫砂蕴涵其中,它是一种岩中岩,泥中泥。有人经常跟我讨论,说为什么又叫泥又叫砂?砂的显著特征是它的颗粒状,倒点水砂可以攥成团,板结,但是你踩两脚又恢复原来的颗粒状。泥就不是这样,泥要是和成团,再掰开就掰不成原来的状态,一定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特征,砂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颗粒状态。紫砂为什么又叫砂又叫泥呢?是因为它又像泥又像砂,当然我指的是没烧的,烧的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原料是泥中泥,岩中岩。它是块状的,经过陈腐、风化,才能够利用起来,做成器皿,做成壶,紫砂有很独特的成型能力。

 

  紫砂有非常强的质感表现力,什么叫质感表现力?质感大家都很熟悉,铁的就是铁的,木头就是木头的,织物就是织物,它有给你感官上的印象。用另外一种东西来表现这种质感,我把它叫做质感表现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的油画,看他们用油彩画木头就是木头,我在美术馆看一个展览的时候,有一张纸在墙上用按钉按着,小学生作文,翘起一个角来,我伸手就想给它抚平,再一看是一幅画,油画也很强的质感表现力。但是离近了看,把油画凑在眼前看,一寸、两寸去看,全是笔触,什么都不是,所以油画的质感表现是通过光的折射呈现出来的。紫砂就不是,紫砂的质感表现力,用紫砂做一个瓜子,扔在瓜子盆里面,挑不出来哪个是假的。看徐秀棠大师做的鲶鱼、螃蟹,都跟真的一样,看的就像软体的东西。所以紫砂有非常强的质感表现,这是独一无二。

  紫砂的亲和力很强,我们每天捧着一把壶,其实就跟抚摸自己的皮肤一样,它有很强的亲和力,没有异物感,你拿玻璃杯、菜刀、拿剪刀,你都知道手里拿着个东西,但是捧着紫砂壶,就像摸着自己的皮肤。做的特别好的壶,邵大亨的,被形容成像小孩的屁股、婴儿的肌肤这种触感,所以紫砂的亲和力很强。

  我刚才讲了关于壶的概念,紫砂在陶瓷史中的地位,还有紫砂的特殊性。

  再讲一下紫砂壶的判断标准,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一把壶能卖十几万、几百万、上千万,为什么有的壶十块、八块,什么是好壶?我从2002年研究紫砂文化,就一直在网上、论坛上,宜兴政府的紫砂门户网站,我是它的论坛创办人,一天到晚十几个小时在上面泡,天天跟他们交流,到现在还会有人问什么是好壶。标准90年代的时候顾老就定下了,五个字也好,四个字也好,六个字也好,反正就那么几个字,“泥型工款”,但是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原因何在?原因就是宜兴是小地方,文化覆盖面太窄,没有总结出标准。

 

  有一次我主持潘持平作品研讨会,我说潘大师咱们到底有没有标准,他说没有标准,他不承认有标准。我说不弄出个标准来,让人家怎么玩,他说你说怎么弄这个标准。我就不信怎么就弄不出标准来,没有标准怎么玩,一直在研究标准。首先我否定这几个字,“泥型工款”不是标准,为什么?泥,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标准是什么。型,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也没有标准。标准是个尺子,一定拿着这个尺子,谁量都是一尺,不能说张三拿这个尺子量是一尺,李四量变成一尺一寸了,标准是固定的,你给我的是模糊概念。工也是一样,什么叫好,什么叫坏。这不是标准,只是给我们一个判断的方面,看一把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要先看泥好不好,型好不好,工怎么样,给了一个判断的元素,并没有给一个判断的标准。所以一直在争,什么样的泥好,什么样的泥不好,什么型好什么型不好,嘴长嘴短,把高把低,一直在争。你说朱泥好,有人就喜欢紫泥,怎么叫好呢?红泥朱泥也有不好的,怎么去说一个泥的好坏呢?你挖的泥是最好的,但是成型的时候,泥的处理工艺不好,烧的不好,也不能叫好,所以很模糊,一直争到现在。你否定人家的,就得给出自己的判断标准,怎么去判断一把壶是好是坏,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条,好的紫砂壶壶体致密度一定高,我藏了600多把壶,到现在才琢磨出来,凡是好的紫砂壶,壶体致密度一定高。不好的壶,一般的情况下都松,一看胎都比较松。这个事很奇怪,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凡是致密度高的都是好东西,比如金子,比重很高,其次是银。和田玉,籽料就比山料致密度高,硬木就比柴木强,咱们穿的衣服,240织纱的一定特漂亮,据说山东有一个纺织集团,一米面料能卖到一万美金,为什么?就是因为高织。密度高的东西都好,紫砂壶也是一样,一把好的紫砂壶,我认为起码壶体致密性特别好,看展览的时候,那些好的壶、卖的贵的壶,致密度一定是高。

 

  第二条,好的紫砂壶颜色一定自然,比如像纯棉、纯毛,它的颜色不一定是我们经验当中遇到过的,但是它看起来一定是不浮艳的,是自然的。我也费了很多心思,怎么去琢磨它的自然,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工作的时候,我给他们做会员刊物的编辑,跟印刷厂打交道,知道什么叫网印,就看三原色怎么构成其他色,拿放大镜看,红蓝黄三个眼色,哪个多一点就变一个颜色,我就琢磨紫砂是不是也这样。如果它自然就说明它每一个单独的元素都非常纯净,所以它搁在一起也就自然。它不自然一般都是添加东西,氧化锰、氧化铁,就跟原先自然的矿物不一样,加入三原色以外的东西了,就像使用过的油墨又重新使是一样的,它脏了,这时候出来的颜色就跟原矿不一样了。

  所以我认为好的紫砂壶,第一条壶体致密度一定要高,越高越好。第二条,颜色一定要自然,看着很舒服。这是关于泥料的,判断一个壶的泥料好与坏,可以肯定的讲,好的泥料做成的壶一般都是壶体致密度高,颜色非常自然。

  第三条,壶体舒展、和谐,什么叫和谐呢?基本上符合黄金分割法,像书法,先求平正,才求险峻,高手才去求险峻,一般来讲就是平正,平正就是符合黄金分割法。什么叫舒展?这壶嘴、壶把看上去不萎靡,不像中风似的,要能伸展出来。形体上一定要舒展,结构上要符合黄金分割法。

  还有一条更重要,也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为什么说自己琢磨出来的?公开的场合没听别人讲。线条一定要有弹性,每一根你能看到的轮廓线或者实线要有弹性。什么叫弹性?拿一个竹枝一弯,那个线条是有弹性的,拿一个棉线或者毛线在桌上一放,弄成一个弧线出来,一定是没有弹性的。现在好多好多壶不管卖多少钱,我们真的看不到这样有弹性的线条,很难。一个壶从拍打成型,然后再刮明针,再去修,要修出一个有弹性的线条来,真的很难。所以看一个壶,好的壶的线条,不管是看得见的实线,还是看不见的轮廓线,一定是有弹性的。再有一条,壶体要有膨胀感,像气球一样,有膨胀感。我们现在看到的壶基本都是死的,铁疙瘩,铁球,没有膨胀感。

 

  形体上一个是舒展,一个是符合黄金分割法,要和谐。再有线条要有弹性。壶体要有膨胀感。这是关于形体方面的。

  更深一层的,好的壶细节很重要,一把好的紫砂壶看不见的地方比你看得见的地方做得还漂亮。举个例子,我拿一把壶到宜兴,到范家壶庄,找到范伟群,说这个壶很好,能不能做一批,我在论坛上给积极分子们优惠优惠。他拿那把壶,先把盖揭开了,翻开盖一看,说这商品壶有什么好做的。人家一翻开盖,就知道是商品壶,为什么?我不懂,现在懂了,他也不告诉我。说你翻开盖看那个气孔,商品壶的气孔边缘一定是跟狗啃的似的,不圆整。但是作品壶一翻开盖来,气孔做得都很漂亮,尤其邵大亨的,气孔做得非常漂亮。还有盖里面的内面,我告诉大家一个诀窍,希望大家记住,顾老的壶在宜兴,要所有的徒弟都签字才能认为是真的。我就纳闷儿,自己师傅的壶还要集体签字才能认是真的,那明代、清代的壶离得那么远,他一眼就能看出是真的来,我很奇怪这个事情,弄不懂。但是顾老的壶我看得很多,有经验了,壶盖的内面跟壶表的明针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像绸缎一样,尤其是拿湿布擦着看。不好的壶,盖内一般粗糙,像水刷石似的,但顾老的壶,盖内面每一把都像绸缎一样,翻开来看,壶盖的内面都做明针。更显著的是壶的口,我拿出一把壶来跟大家讲,可能更直观。这把壶是顾绍培大师给我做的。我说的口就是壶径里边这条线,好的壶这条线做得很漂亮,不好的壶这条线就跟狗啃的似的。这是一个诀窍,如果你买壶,看到这条线做得不好,不管多少钱都别要,说明他一定不认真做,一定是骗钱的壶。当然我这么说比较绝对,有不爱听的。

 

  其实它也符合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看不见的线条做得很漂亮,细节,人家看不见你就可以做坏事吗?细节很重要。里边要做得比外面还好看,这才是好的壶。

  我再重复一下,壶体致密度,像岩石一样。颜色自然,形体上一定要舒展、和谐,线条要有弹性。壶体要膨胀,像气球,细节很重要。

  更深一层的就是要符合壶理,我们现在看到的壶符合壶理的不多。有的人已经很牛了,噌噌的价格往上涨,超过了很多大师的价格,一把壶几十万,但是一看那个壶没法要,为什么呢?不符合壶理。有时候你们碰见宜兴人也可以问问他们,什么叫壶理。宜兴做壶的四万多人,据说会全手工的百分之一,就是四百多人,这里边懂壶理的太少了。所谓壶理就是要有变化,一把壶上总可以看到刚和柔、直和曲、方和圆,要有变化。不能抬杠,要拿一个蒋蓉的壶来问我,我就不好说了,因为是花货,更多时候是象形的,一般光货或者筋纹器表现得比较突出。所谓理就是道,道就是悬而又悬,我说的东西一定是抽象的东西才能表现出来,具象的东西是比较难表现的壶理。

  这种变化特别体现在壶把,很多壶的壶把粗细没有变化,这就不对,不符合壶理。看历史上的壶,把都是从粗到细有变化的。壶嘴也是一样,甚至有的时候人家做那个嘴,上面是直的,底下还带点弯,充分展示了这种变化,而且谁把这种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谁就一定是高手,所以我们在壶上一定要去寻找这种变化。看它一把圆的壶什么地方表现的方,看它在所有曲线当中什么地方表现的直,看它在很阳刚当中什么地方有女人的美,这就是壶理。

 

  我在家里用了一把喝茶的壶,本来想拿过来。壶钮做了一个圆柱型,我不理解,现在想想就是壶理,那个柱型的轮廓就代表了硬、刚、方,身筒都是圆的,用这个来跟它对应。变化、对应,这就是壶理。还有阳关三叠,重复,重复,一条线一条线的往上重复,就像阳关三叠一样,这都是壶理。当然还有更深的道理在里面。这是第五点,要符合壶理。

  第六点,要有主题,很好的表现了一个思想、一个情感,这样的壶一定很好。范伟群曾经给我做了一把壶,壶钮壶盖像一个水滴滴下来溅成涟漪,壶身形成一个大的水滴,起名叫“恩泉”,为什么叫“恩泉”呢?因为他刚开始创办范家壶庄的时候跟我交流怎么发展、怎么做,在他的壶庄发展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他就想创作一把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送给朋友,送给帮助过他的人。从这点上看,这个壶就有了思想、有了意境,他想表达的内容跟他的壶型完全一致,这就是好壶。

  我总结的判断壶的标准就以上这六条。

  我再给大家讲讲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壶。2004年我写过一个文章,“喝茶的壶没有收藏价值”,后来我到马连道人人喊打,认识我的人都跟我吵起来了,你怎么能说喝茶的壶就不能收藏呢?我还不改,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收藏的壶是不能喝茶用的”,又跟我打,茶壶不能喝茶,还要它干什么。我说那1232万的壶你还喝茶用吗,有人抬杠,说我用,我说那是你没有,到你手里就不喝了,碰残一点十万就没了,在这一问题上纠结了很长时间,找了很多例子跟他们讲。

 

  中国有一个跟国外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从实用器发展起来的,这很奇怪,但是要把这事说清楚,真的绞尽脑汁,我举了很多例子。你说那1232万的壶你还用来喝茶,我同意你大方、你奢侈,我给你一张1980年八分的猴票你贴到信封上,寄出去,你干吗?再也不干了。现在都知道那八分的猴票卖一万多块钱,现在贴上一封信还寄不出去,现在邮资都涨钱了。昨天给我寄来的宜兴杂志,上面贴的邮票一块二了,得贴十几枚八分的邮票。我就想这个道理,为什么?那个猴票一开始印就不是想贴信用的,要收藏的紫砂壶在一开始就不是为喝茶做的,一定不是。因为喝茶的壶不漏水就行,拿着方便就行,用不着在上面装饰很多东西。紫砂壶这些年我基本上是逢人便讲要分类。

  我这将近十年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把紫砂原料好坏跟紫砂壶好坏区别开来,第二件事是我把紫砂壶做了分类,这个分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被接受,特别是宜兴人,因为我看到他们介绍壶的时候没有坚持这种分类,他们还在讲壶都是喝茶用的,他们还在讲光货、花货、筋纹器这样的分类,他们还在讲泥型工款。我说紫砂壶如果不分类,喝茶的壶我看款干什么使,不漏水就行了,我非得看这个喝茶的壶的款是谁做的,所以强调这个款,在喝茶的壶上标准就高了。可是你要是对这个作品用这几个字看,它又低了,因为我们要求这壶有意境,这几个字没包括意境在里面,没有思想在里面,你把这个壶说成艺术品,又没表达个人的情感,怎么能叫艺术品呢?艺术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宣泄同时得到共鸣,这是艺术的定义。如果你自己的情感宣泄在屋里面哭跟笑一样,没有问题,因为你不需要共鸣,可是在舞台上你哭跟笑似的,就麻烦了,全场都得不到渲染的效果,所以作为艺术的表现必须要产生共鸣。那几个字就不包括艺术的评判标准,所以继续坚持几个字去评价紫砂壶,就说明没有进行紫砂壶的分类,如果分类就必须建立不同的标准。

 

  我把紫砂壶分成三类,第一类叫实用器,就是喝茶的壶。很多时候很苦恼,有朋友拿实用器来问我这东西怎么样,我真是没得说,喝茶的壶还问我怎么样,喜欢就行。实用器价格就不一定了,三百五百也是它,十块八块也是它,因为实用的东西根据自己的身价去选。如果你用50万装修了一个房子,桌上摆了一个30块钱的壶,我真的不会去喝茶。这就是行头,做着十几个亿的生意,开着桑塔纳可能就有点麻烦。实用器的价格也在变化,价格的变化并不说明它的收藏价值,它的变化是跟经济发展有关,跟通货膨胀有关。原来做一把壶可能30块钱,现在可能300块钱,为什么?物价在变,这是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带来的价值的变化,跟收藏价值的变化不是一回事。

  第二类是很特殊的我们中国的特色,叫做工艺品,这种工艺品产生于出口换汇的年代,出口用的,稍微比实用器做得精致一些,但是数量比实用器少很多。出口用的东西也挺怪,紫砂门事件的时候,对紫砂添加剂有过争论,添加的东西就是化学壶不能使,后来宜兴人就解释,我们添加化学剂是为了出口,因为作为工艺品出口,要做一百把壶颜色必须一致,如果颜色有深有浅,人家就认为不合格,就拿不回美元来。所以为了烧出来的东西一致,就必须添加一个调色剂在里面,这样烧出来的壶就都一个颜色了,人家检测还很合格,外国人的命比我们值钱,人家用这个壶喝茶都没事,怎么我们中国添点东西就受不了呢。这是紫砂门的事件的时候炒了这个事。但是工艺品是很特殊的,就是我们当时出口的东西,有一些回流,像外销瓷,不是艺术品,但是它又比实用器好一些,这样的东西比较多。

 

  第三类就是收藏级别的壶,收藏级别的壶细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民国以前的名家作品,第二种是现代艺人的创作作品,这是属于收藏的壶。工艺品和实用器都没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我不敢把话说满,说满了挨骂。我爷爷给我留一把壶,你说怎么没有收藏价值啊,这是情感收藏,跟我们讲的不是一回事。你说朱德的扁担有没有收藏价值,那是文物价值。为什么民国之前的名人壶和现在的作品是收藏品呢?因为它们一开始就不是纯粹为喝茶做的。民国以前的名人壶有实用功能,但并不是纯粹为了喝茶,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为了表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争强好胜。这样的东西都可以当作作品,但那时候不叫作品,就叫文人壶、名人壶,是这样的一些概念。这是值得收藏的。当代艺人的作品也是值得收藏的,当代艺人的作品有什么特征呢?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名字,“高风亮节”顾绍培做的,“上新桥”顾景舟做的,原创,有名字。这种名字表达了一种情感,或者是人文的情感,或者是个人的情感。比如吕尧臣大师做的“容天”,就问我容天怎么理解,那个容天上面还做了一个弥勒佛,我一朋友在旁边说“笑口常开”,我说不对,“肚大能容”,容什么?容天下难容之事。我发现吕大师的壶有一个特征,每一把壶都有他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我曾经总结过,宜兴大部分人都用艺术来装点紫砂,唯独吕大师是用紫砂来表现艺术,是情感宣泄,从而产生共鸣。

  紫砂壶毕竟跟茶文化有关,跟品茶有关,有的时候界限会有些模糊,无所谓了,还有冬虫夏草呢,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两头中间还有过渡。现在艺人做一个石瓢,难道就不是作品吗?也是作品。怎么去看呢?去看他做的有没有突破,或者跟他想临摹的东西是不是特别特别像,如出一辙,以假乱真,都可以,这样的东西都可以收藏。要不就是有突破,要不就是做得维妙维肖,这都可以。只要对经典器型的临摹做到一定的水平,也是有收藏价值的。因为紫砂壶大部分的情况下是符合我说的这个分类,中间的过渡大家自己怎么领会怎么算,我也没法讲得太清楚。

 

  关于紫砂壶的分类一定是要这样去分,只有这样去分,才知道钱花在什么地方,才有投资的收益,1232万这把壶,03年的时候在荣宝拍出去的,当时那个人花的钱连手续费不到30万,到了08、09年,五六年的时间,1232万,这才叫艺术价值,没法跟通货膨胀比,那个价格的变化是看得见的,撑死了涨十倍、十五倍,还能到哪儿。但是艺术价值就不同了,它产生共鸣了,共鸣的人有钱,李嘉诚要举牌去了,他敢举一个亿,不管那个壶值不值那么多钱,起码投资价值冲上去了。艺术价值就看跟谁产生共鸣。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价值上,艺术是无价的,关键看跟谁产生共鸣,首先收藏的是艺术品,才有无价的机会,如果收藏的是实用器,就跟窝头涨价没什么区别。

  紫砂壶的真假怎么判断,还有代工,这都是一些问题,还有泥料怎么选择?以前一直在讲好壶一定用好泥,不好的壶可能用的也是好泥,但是不好的泥一定做不出好壶来,这有点像绕口令。为什么呢?泥料如果想做成一把好壶,在手里来回折腾,不听话的话就会出问题。有一次顾婷在百盛表演,我就坐旁边看,她修壶嘴的泥,补完了右边,左边又裂了,因为北京干燥,那个泥就不听话。判断一把壶好坏的时候,泥就不会有问题。但是你如果不会判断一把壶的好坏,即使泥好又有什么用呢,你买的是壶又不是泥。

  紫砂,什么叫好?那个矿特别好,很纯很纯,可是还要风化,还要陈腐,还要捶打,还要烧成,这些元素都跟最后的表现有关系。你看到的是烧成的壶,如果泥好,没烧好,看到的状况一定不好。泥好,捶打的不好,做出的东西也一定不好。汉棠大师捶一块泥,我也捶一块泥,跟他换,他一定不换,因为用我捶的泥做不成壶,我用他的泥也没用。这跟自个儿对泥的泥性的把握、跟经验很有关系。通俗点讲,兰州人给他一斤白面,揉揉能扯多少条丝出来,咱们自己揉也拉,拉不到一尺就断了,还是一团白面,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处理的工艺不一样。所以好泥或是不好的泥,占的比例不是绝对的,还要看谁来处理它。当一个做壶生意的人,或者转让壶的,老跟你强调泥好的时候,你别听,没有关系,就看壶好不好。

 

  紫砂值钱不值钱也是个问题,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紫砂自古不值钱”,宜兴人跟我打架,我说紫砂自古是不花钱买的,谁都可以到山上去挖,它值什么钱。他们说现在很值钱,现在壶卖得很贵。我说紫砂是紫砂,壶是壶,他说我们宜兴人把紫砂跟壶是搁在一起说的,说紫砂就是说壶,说壶就是说紫砂,我说没问题,你就在你们宜兴说,大家都理解。紫砂就是紫砂,是原料,紫砂壶就是紫砂壶,紫砂虽然价格在涨,但是它永远跟壶艺术的发现价值不一样,跟收藏价值不一样,1200多万的壶泥料一定不是跟金子一样贵。明代书里面也这样写过,当时举例子就说,当时的锡壶跟紫砂壶价值都很高,可是锡壶的原料很贵,紫砂不花钱,到山上挖就行。可是用紫砂做成壶,跟用锡做成锡的器皿,居然在市场上卖相同的价格,就很奇怪,砂不值钱,怎么做成壶就值钱了呢。紫砂不值钱,只有做成壶才值钱了。所以又说什么稀缺,这些东西都是噱头,想清楚了就很简单了。做壶的人死绝了,那砂还有用吗?值钱的是工艺,值钱的是壶。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工艺,不是原料。宜兴人那时候老把泥料说得那么贵,所以人家用一般的东西做个锅,叫紫砂煲,就可以卖五千,如果不叫紫砂煲,就卖五百,那不是宜兴人自己做的孽吗,你老说紫砂这么贵,他们就借用了这个概念,不是紫砂也叫紫砂了。紫砂做茶壶是好的,喝茶好,炖肉就不见得好,也没法检测它好。这都是概念上模糊,如果只强调工艺,强调壶,别人就钻不了这空子了。

 

  还有代工问题,老有人说壶代工很严重,我就反对,我说到现在为止我没见到一把代工壶,为什么?谁的壶也不敢说是代工的。我买一把壶告诉你我这是代工的,绝对不这么说,都知道有代工壶,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自己的壶是代工的。代工是怎么传出来的?我做壶,我找张中山代工,我一定不会告诉你们我的壶是张中山代工的。但是张中山会告诉人家,我给宋大师代工,他的壶就卖得值钱了,给人家代工的人才这么讲。

  我也确确实实看到过,有的人两三年满屋子的新款式,创作能有那么强吗?不会。到乡下去看,就盖自己一个款,当自己做的,这种代工有。祖宗就这么干,时大彬的徒弟做一把壶,时大彬看着好,底下就刻下时大彬。从紫砂壶创作就开始有这种现象,但是经典器型没办法代工。经典器型很难代工,除非蒙你,除非骗你,你不了解,那没办法,只要你看过真的是什么样,你去看别人做那个,只能叫假的,不能叫代工。但是别人做的好壶盖自己的戳有这个现象,这种代工现象是有的。

  提问:听了宋老师的讲座很受启发,我问两个问题。第一,刚才讲了当代紫砂名家做的壶,要开一个收藏证,宋老师怎么看这个证行不行?

  第二,您养壶吗?包括一些名家壶不是用来喝茶,如果养的话,您自己养是怎么看待的?

  宋双才:现在名家的作品只要是活着的人,你要去收藏他的壶,一定要写证书,必须要写,这是一个传承有序的问题。但是光有证书不够,证书可以做假,怎么办呢?要让他拿着壶跟你站在一起拍几张照片,必须这样,不拍就不交钱,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变现的时候,拿出这个照片来,拍卖公司就要了,你没这个东西,这个事就很麻烦。所以不仅要有证书,还要跟他拿着这个壶合影,再绝点,让他拿着壶,你拿着把,多照几张,因为第二次变现对这个要求非常重要。

 

  关于养壶问题,我也写过文章,好壶不是养出来的,但是壶可以越养越好,哪怕最次的壶只要你用都会变得比刚买的时候好,但是不能养成好壶,好壶是胎里带,芙蓉姐姐穿什么都是芙蓉姐姐,不是后天的变化会让他变得美了,好壶是做出来的。

  关于养壶,最早的养壶是养茶山,养的是喝茶经历,潮汕那边比茶山的厚薄,谁的壶茶山越厚,喝茶经历越长,越是老大,比的是这个东西。但是紫砂壶确确实实有说法,通过养,供春壶用十年,真的是会变比开始出窑的时候好很多很多,因为它就有这个特性,在使的过程当中确实有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感情的,是一种观感的,不是收藏价值的变化,一把壶不管你养还是不养,从现在看价值影响不大。顾老那把壶,我没有看出来他买回来一直用,但是一下从20多万变成1200多万,还是一种艺术价值的发现。但是你养会有感情,会有光泽,会让人看着非常漂亮。但是你买两把一样的壶,一把锁保险柜里,一把壶一直养,然后同时送到拍卖公司,价钱不会差太多。

  我养壶,我几乎一个礼拜十几把壶换着使,我愿意体验这种乐趣。珍贵的壶用还是要用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就尽量少用,尽量稳妥一点,因为磕碰了,价值损失非常大。用壶的时候,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刷壶,水池里边一定要放一个塑料盆,里面放上水再刷,掉下来掉水里边也摔不坏。另外,壶里的水千万别甩,要滴干,甩就很悬,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好的壶千万别拴绳,拴绳了以后,刷的时候磕碰也会出问题。所以养壶是可以的,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同时也愉悦自己的心情。喝茶是一个雅文化,不纯粹是生理保健,是精神和生理方面共同的需要,精神需要就跟赏析有关,用一把好壶喝茶比坐奔驰宝马带来的愉悦感还强,所以养壶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新壶和老壶没有区别吗?有没有包浆的这些变化,我说的是它本身自然的变化,比如瓷器有衰老期,120年以后瓷器会有一个衰老期,紫砂壶有没有这个变化?

  宋双才:应该有,只要是暴露在空气当中都会氧化,一定会有,新的壶很明显,在五年到八年之间,恐怕火气都很难消掉,即使你经常用,都很难退掉。但是我们看到的文革前的东西,基本上二三十年火气就很淡了,不用也会有氧化。我有一次在绍培大师家,他做了一个壶,当时是顾老那把壶在博物馆被偷了,当时要做展览,顾老不愿意再做,就让他做,底下的款给我显摆,说你看写的顾老监制,景舟监制的壶到现在就这一把,大师说从来没用这个壶,珍藏在保险柜,也有包浆,确实有氧化层,薄厚的问题会有。至于说到退化,好像不是那么明显,如果是致密度很强的东西,这种退化不是很明显,因为我看到北京工商大学出土的明代壶,在首博展览的时候还是那么好,致密度很高,看起来跟新的差不多,非常漂亮。

  提问:宋老师您好,因为我们在紫砂壶市场上有很多搀了颜色的壶,有没有办法区分出来?

  宋双才:我刚才介绍过这个问题,紫砂壶加调和剂或者加陶瓷添加剂不是问题,关键看加的量是多少,或者烧成温度是多高,如果添加的是千分之五之内,如果是高温烧成,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影响,远远低于空气污染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但是这个壶的颜色一般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作品里面的花货,需要一些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比如牡丹壶、芒果壶可能需要一些调色,我知道泥色是很难配出来的,那种墨绿色很难配,一定是要加色剂才能做出来。

 

  第二种情况就是低档实用器上出现的,它是用甲泥,不是紫砂,用一些白泥,为了冒充紫砂,调色,一般都是商品壶、低档壶,这类东西就不要去买了,是低端的东西,这种东西就不用去考虑了。

  提问:正经的紫砂是不是就是紫色?

  宋双才:有一次我和张学明先生一块讨论,他说紫砂壶不应该叫紫砂壶,应该叫砂壶,因为紫砂壶并不纯粹是紫的颜色。紫砂是个大概念,指的是宜兴的具有相同元素、相同特征的泥料,都叫紫砂,紫砂又分紫泥、段泥、红泥,这三个单一矿,还有底槽清,底槽清指的是什么呢?紫泥里边含有段泥颗粒,段泥是本山绿泥里含有紫泥颗粒,这叫混生矿,这么五种。这里面还有好多泥的名称,其实无非都是这五种里面的变化。

  比如说段泥里面紫泥多一些,可能颜色就不是灰的了,可能就变成橙红色。如果紫泥里面含有段泥颗粒多一些,又变成另外一些东西,又会起个名字。还有大红袍,实际上就是红泥,红泥最好的烧出来朱砂色的就是朱泥,单纯有没有朱泥原矿,从科学角度讲是没有的,只是说大家愿意这么叫。烧出朱砂色就叫朱泥,烧出其他颜色就叫红泥。有人说朱泥就是黄龙山里边紫泥里边含有的东西叫大红泥,也叫朱泥,其他地方出的不是在紫泥里面挑出来的,就叫小红泥,就不能叫朱泥。很复杂,我觉得弄不弄得清楚没有太大的必要,关键还是看壶,如果喜欢就了解得清楚一点,正常情况下名字不是很重要。

  提问:我是一个初学者,能不能给提点建议,怎样学习、怎样鉴赏?我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我主教艺术品收藏与管理。

 

  宋双才:初学紫砂壶的人,我给你提三条建议。

  第一条,脏壶一定别买,因为你刚接触,你看到壶很脏,千万别买,为什么呢?因为脏的壶大部分都不好,在一百把脏壶里挑出一把好的,连我都很困难,别说是大家。好壶一定干净,别说是不是喝茶用,起码有喝茶的功能,一定要选干净的。

  第二条,有比较才有鉴别,你拿着一把壶说它好坏很难,尤其你到壶店里去,挑五把、十把壶摆一桌,在这里面挑你最喜欢的就比较容易了,有比较才有鉴别。

  第三条,尽量别听别人讲的,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日常当中对美的判断去选择壶,选自己喜欢的,别听别的人讲,不是说一点不听,听了以后琢磨琢磨,不要囫囵吞枣,这样的事情不要说一般的人,连专家都犯过错误。王立军,南京的,第一次买紫砂壶,小孩骗他,我这壶是真的,拿火柴一划,就着了,把壶买回去了。紫砂壶喝茶,又不是火柴盒,划着了有什么好的。现在还有人问我,真紫砂壶是不是能拿火柴一划就着,我说有可能,你把民国火柴拿过来我试试,现在的火柴我都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的火柴,怎么划。不要听别人忽悠。还有把壶翻过来,让人踩上去,踩不碎,说你看这是不是真的,那有什么关系。还有坚持我说的分类,你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有三点一线,三山齐,这些东西都是标准,是评判茶壶的标准,而不是评判收藏品的标准,收藏品的标准是另外一回事。

  提问:怎么来判断什么是脏壶?

  宋双才:那太清楚了,只要那个壶上面有斑斑驳驳的东西都是脏的,干净的壶就是原来的颜色都很透亮。

 

  提问:现在紫砂壶的价格很高,特别是工艺大师的价格,是不是有一些炒作?现在的这些大师,像徐汉棠顾绍培他们的壶都卖到几百万一把,但是老的壶,一般来讲都卖十几万,这是怎么回事?

  宋双才: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价格高有鸡犬升天的嫌疑,真正好的东西价格还没到呢,但是鸡犬升天的现象很普遍,水涨船高,所以大家在选择上注意一下。

  第二,宜兴紫砂壶的价格高,受当地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德化窑的东西就卖不上价来,景德镇的也卖不上价来,为什么?当地其他产业不发达。但宜兴不一样,宜兴的电网、水处理等等很多产业都发展得很好,老板都要壶,所以这个价格跟供需失衡有关系,价钱就会上来。

  至于老壶的价格为什么上不来呢?鉴定问题,如果你从博物馆拿出一把壶,价格一定高,市场上流传的壶卖得很高,因为流传有序,就会被认可,有附加值在上面。但市场上的东西或者一般人收藏的东西,因为认可度低、公认度低,大家就不敢举牌,怕买了以后吃亏。但以后随着鉴定水平的提高,随着标准器的增多,价格还是会恢复,还是会比现代的壶贵,因为它毕竟是类似于古董的东西,资源性很少,而且确实比现在的壶好看、好玩。

  提问:紫砂矿光是宜兴有,好像云南也有。

  宋双才:这个问题我也讨论过,也研究过,紫砂是个文化概念,不是个科学概念,也就是说只有宜兴的叫紫砂,其他地方有类似的矿,但不能叫紫砂,可以叫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矿,这是科学名词,它不能叫紫砂,紫砂只有宜兴才能有,其他地方类似的矿起别的名字可以,叫紫砂不对。但是为了卖钱叫了,也没法打官司,因为紫砂也不是专利,也不是著作权,别人叫了也没辙。但是你用了别的地方的紫砂,用紫砂壶的工艺做成的壶能不能叫紫砂壶呢?严格讲不叫,但是宽泛的讲是叫的,也无所谓。但拉坯就不对,就不能叫紫砂,工艺就不对。延安也有,好多地方都有,但是跟宜兴紫砂比,还是不一样,这有点像和田玉、青海玉一样,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一个人用别的地方的泥料和宜兴的泥料做两把壶,找一个人去看,因为有人说宜兴紫砂好,他不相信。这人说这把壶一定是我们宜兴的,这个壶做的好,然后他说不对,这是外地的泥料做的,然后就拿这个来否定。你要让顾景舟看,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能作为标准。如果用那个做十把,方的、圆的都做,看哪个做得好,还是宜兴的做得好。就说一个细节,可能那个泥料表现很好。其实这样没多大意义,因为作为收藏品是艺术创作,主要是考虑这个层面的问题,那些东西都是低端的,没有多大意义。

 

  主持人:谢谢宋老师。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