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07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结缘审计若干年,常常会联想起产于家乡的紫砂壶,作为大自然给予宜兴人最特别的馈赠,一只小小的紫砂壶,凝结了紫砂艺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文化传承。其实,站在审计工作的角度看一件可圈可点的紫砂壶,制壶的几道关键工序和审计工作流程又有着相似的历练过程!
厚积薄发,成竹在胸。创作紫砂壶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泥,紫砂原料的选取是一只壶成功与否的基础,选泥基本分为选石、风化、碎石、筛泥、捏练五道工序。也就是将紫砂原矿石放在通风处进行自然风化,将已经风化疏松的原矿石进行细碎处理和筛选。最后,将粗细合适的泥料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这个过程如同审计中的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成功的立项选题是一个审计项目成功的基础,首先要对整个国家和政府的宏观形势进行了解和分析,要开展的审计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是否是当地政府和群众当前关心的重点和热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项目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了解情况,对项目过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做到未正式进点已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心中有数,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细节,在制作紫砂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只紫砂精品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必须包括打泥片、围身筒、上底片、做把、嘴和钮黏合等基本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体现着制壶艺人的功力。一个成功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实施审计、取证,到档案整理、论文信息的撰写、审计方法和AO案例的编写和上报,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都必须从“细”着手,在审计过程中,抓好项目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审计项目是审计人手中的艺术品,是一个审计团队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千锤百炼,水火交融。一只好壶,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究精细的做工外,还要讲究温度的控制,泥土的最佳状态必须是柔而不软,硬而不僵,只有湿度适中的泥土才能让紫砂艺术家做出想到达的最佳效果。完成塑形以后,还要进行高温烧制,紫砂烧制的火候极为讲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苗头,查出问题,写入报告,确认移送、审计回访和问题整改等都需要审计人员拿捏得当,掌握分寸,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审计项目也是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一个细小环节的疏漏,都可能给审计项目带来无可挽回的遗憾。
刚柔并济,收放自如。了解紫砂壶制作的人都知道,制壶耗时最多的是塑形,在小小底托的方寸之间,工艺师的双手,完成了从一块拳头大的泥块到一只传世艺术品的蜕变与升华。如果说工艺师的双手是赋予紫砂泥生命的神奇工具,那么,审计人的审计敬业精神,专业胜任能力和创新思路也是审计项目的灵魂。在审计过程中,处理好“刚”与“柔”关系也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严格对照法规,一审到底,审深审透体现“刚”,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让被审计单位信服的审计结论和建议,体现“柔”。只有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将审计作用最大化。
固本创新,继承发扬。紫砂艺术是一种传统艺术,但在传统中又不乏创新,在紫砂大师中,吕尧臣壶的“竹段壶”、蒋蓉的“荷花壶”等,无不同时体现着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扬。审计必须尊重传统,必须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必须注重审计方法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包括审计方法的创新,要善于利用现有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多种审计方法;审计思路的创新,要不断开拓审计思路,在传统审计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紫砂行业有句话叫“壶品即人品”,一只精品紫砂壶必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外表的包装都会渐渐失去色彩,只有作品本身的质地才会芳华永存。同样审计项目不就是我们审计人的作品吗?只要真诚地对待参与的每一个项目,审计项目就会体现着审计人的品格,审计才会审深审透,合规合理,同时也经得起时间的历练和推敲,这样,每每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才无愧于我们所奉献青春的审计岁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