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供春为何是紫砂壶鼻祖

供春为何是紫砂壶鼻祖

时间:2013-12-06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之家讯:在香港茶具博物馆,有一把供春所制的壶,名为“六瓣圆囊壶”,壶底用竹刀底刻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但究竟是不是供春的手迹,已无从考证。

  供春,生活在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是宜兴秀才吴颐山的书僮,在吴颐山未中进士前,曾侍读于宜兴金沙寺。史料记载,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向僧人学习,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并改变“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的方式,首创用泥片回合壶身的方法(此成型方法,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成了今天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供春开创了宜兴茶壶从单纯日用到艺术陈设紫砂的新天地。明代学者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一书把金沙寺僧与供春列入艺术化紫砂壶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砂壶鼻祖”。供春,是第一个在紫砂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制壶大师。

  供春在首创了紫砂壶制作的用泥片回身筒的工艺,他做的壶在当时已是十分珍贵。明朝文学家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中曾云:“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供春壶一直是作为艺术珍宝,被秘藏于名门望族, 被记载于典籍之中,几百年来,有许多传说,由于紫砂易于破损,真正存世的极为少见。供春壶究竟是怎样形态?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1928年,宜兴士绅储南强收藏到了一把供春紫砂壶,关于收藏这把壶还有一段来历,有一次,储老先生在苏州古玩地摊上发现了一把没有盖的紫砂壶,造型奇特,他拿起壶体仔细把玩,发现壶柄下有“供春”二字的刻款,心中不免一喜,储老心中明白,最早的紫砂壶,并没有在壶底刻年号或印章的习惯,一般都只是用尖竹片戳刻制壶者姓名于壶柄。直到万历年间制壶名家时大彬,才开始将制作者姓名刻在壶底,但仍不用印章,不记年号。此壶壶柄有姓名刻款,壶底却无年号,很可能是把古壶。储老当时便向摊主了解该壶的来历。据卖家说,该壶曾由苏州大收藏家吴大征收藏,于是就花了一块大洋买了回去,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该壶确实是出自供春之手,就请来当时的制壶名手黄玉麟配盖,黄给配了一个瓜蒂状的壶盖。有一次著名画家黄宾虹见了,认为树瘿壶身配瓜蒂盖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储老便再请制壶高手裴石民重新做了一只树瘿壶盖,把钮做成灵芝状。在壶盖的支口周边外缘,刻有宜兴金石书法家潘稚亮两行隶书跋文:“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树瘿,重为盖者石氏,题记者稚君。”如今,这把壶已被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储南强觅得供春壶后,十分珍爱,终日摩娑不已,并在宜兴城外西溪筑“春归楼”保藏。当年英国人托卖办与之协商,愿出二万元收购,被储老婉绝;日本人更是觊觎已久,抗日战争时,储老把它埋入深山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把它起出。

  当代制壶大家顾景舟曾说:“现在各地发现供春壶的不少,但除储老先生这把壶之外,还没有发现一件是真的。”如今,我们在市面上,到处可以看到所仿的供春壶,有艺术造诣非常高的大师仿做的,也有一般工匠做的,不过,许多人在做供春壶的时候已经开始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加入个人对供春壶的理解,在壶艺表达上增加了“趣”的成分,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供春壶仅仅是一个传说,但从这一传说中,许多当代紫砂匠人都悟出了一个道理,紫砂创作,并不是手到拈来,更不是约定俗成,紫砂艺术是需要沉下心来创作的,我们看到香港茶具博物馆里这把供春款的紫砂壶,是1513年的作品,这是一把造型非常圆润,制作工艺非常优秀的作品,它的用料是明代典型的黑土,掺以段泥砂粒,看上去星光点点,令人爱不释手,虽然不能完全肯定这是供春的杰作,但是,这壶明显的看上去有当时的制作工艺和风格,不妨认为,如果找不到不是供春所做的理由,那么,就应该把他当成是一把真的供春壶吧!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