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24 来源:紫砂之家
一把紫砂壶放在面前,如何去读它、品它呢!个中滋味应从五个方面去品味:
即,泥、形、工、款、功。这样说壶,我想这也是比较严谨和传统的方法和立场,同时也体现出来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品”字。紫砂文化博大精深,因水平其实有限,在此也只能“务虚”地说,请诸君千万别苛刻的“务实”地看了。
一、紫泥有源
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紫砂壶的专著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紫砂壶的发源时间定格在明金沙寺僧。而“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又将时间往前推了数百年至北宋。手握一把紫泥小壶,回望历史,横隔着重重迷雾,心底却真实地感慨感染着一份文化的厚重。
周志良 原矿底槽清《方韵》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每读此句,都会强化紫砂泥料贵重的印象。五色之土:紫泥、红泥、本山绿泥蕴于丁蜀,真乃天赐沃土,令爱陶者艳羡和追逐。把玩茶壶的人能把泥料弄得相称透的,特别是一眼便有定论的高手级玩家,我一贯很佩服。在我看来,泥这东西,特别是有些泥的锦绣叫法,连制壶巨匠都云里雾里的年代,更是让我心中赞叹不已。看泥,需要识别泥的经验,好泥是有紫砂独特的颗粒感的,而且有其特有的润泽之光。每看到一把茶壶,总觉得它来之不易,从开采紫砂矿石开始,要经由:选矿、摊晒风化、碾磨、吸铁过筛、浸泡、陈腐、炼泥等工艺流程。其中炼泥相称重要,好的炼泥师傅炼泥是有着其严格的工艺流程与尺度的。据我所知好料,是用清纯的泉水来炼制。每每听到有人说,“我这把壶的料是80年代一厂的老紫泥”,我老是会心的一笑,我明白那言语间透着的夸耀与开心。实在这一个“老”字说的就是陈腐。陈腐时间是一把壶贵重程度的一种体现,亦有人称之为“养土”,陈腐的时间愈长的泥当然愈好,可进步可塑性和烧成后的温凝润泽度,减少壶坯阴干过程中的开裂。
说到泥,我也想说到养壶,我很少专门与人讨论养壶之事,由于我觉得没有那么大惊小怪的,只要泥好不经意间它天然会有变化,天然会锋芒显见,那么这种变化又何需那么刻意而为之呢!
二、形神兼和
形,是一把壶的外观呈现,形有边际,方中寓圆,它是一种体量和姿态。我一直把紫砂壶艺定位于造型艺术的经典。紫砂文化自有宋以来,发展至今,历代巨匠和匠人,包括文人的介入,对壶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立异。亲近紫砂,不能健忘一位文人,那就是走下官船,步入陶坊和窑场的陈鸿寿(1768-1882)陈曼生,曼生十八式的泛起是紫砂壶发展上的一次革命,是文人与土壤的一次伟大的亲吻。亲近紫砂,终究也不能健忘那些紫砂大师: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当然还有朱可心、裴石民、顾景舟等近现代陶艺巨匠,他们是紫砂天际中一颗又一颗恒星,传承着紫砂的光明。放眼望去,当前各种传统壶形,如石瓢、合欢、西施、文旦、仿古、掇只、方钟等经典样式,是历经前代高手创作并经后人改进才逐渐定型。壶形呈现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惟和情怀,是人文精神和文化人格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们要知道,赏壶也必需有从形中感知其韵味的悟性和眼光。线条在曲直中转换,刚柔在虚实中交替。从一把壶的形中,不管光素器、筋纹器、花塑器,我们能感慨感染到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喜欢紫砂壶?它的形神之间与我们生命清晨的记忆以及个体文化底蕴,到底有着某种契合呢?一时好像还很难回答。这也恰是紫砂耐人寻味的魅力。曾经看过一位朋友于家中拍的一张照片,看后我的思维变得柔润,不做声轻轻写下了一段文字:
中国文人的思惟是很灵动的,可以动用诸如清逸、灵动、不羁、高节等词来形容,精神的张扬老是需要一个聚合和休憩点的,而两把明式圈椅 、一把觚棱一把子冶石瓢,正好能够充当这种承载和抚慰的精神意义。真的很好!有一抹阳光从明窗的一角射进来,饮者啜一口香茗,闭眼闻香间,于是世界皆在吞吐之中!
三、巧夺天工
纯手工是当下紫砂艺人和玩家双方值得玩味的一个概念。每次面临这个名词我总有些尴尬的感觉。由于紫砂壶的制作有着其独特而严格的传统方法,这是绝对区别于注浆和拉坯工艺的。艺人聚精会神的精扣细熨会令一个粗粗的壶坯气愤但愿盎然。这个精扣细熨的过程一定是离不开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粗粗糙拙的壶坯已接上了颈、脚、嘴、把,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与粗陶俗物的区别,是其成为工艺品的枢纽。在这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中粗粗糙拙的坯体逐渐整平,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坯面平整妥贴。这个过程的结果要的是工的神巧细致,而非匠气、俗气!说到工确也是离不开形来谈论的,记得一位工艺师高女士说得很好:模具壶看工;全手工取形。依形施艺,当曲则曲,当拙则拙,让每一个转角每一条曲线都生动,活泼起来。 “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若无技艺的娴熟与匠心独运的考究,“神”、“气”、“态”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一把上佳的光器在手,无须繁缛的细节,无须堆砌的润饰,大乐无声、真水无香,简简朴单地素面朝天,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四、钤款点睛
我所理解的款公式是:款=字画刻绘+作者(商号)名款。也见过有人把它分为两个领域来谈论的。这都无可厚非,这只是一件事物上的两个柔美的元素,仿佛一把宝剑上镶嵌的红绿宝石,同样的弥足贵重。
款是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字画包括金石艺术在紫砂壶上的成功应用,在我看来那是一幅经窑火烧结的立体的中国式的金石书画。赏识着杨彭年的那把子冶石瓢图片,又何尝不是在赏识一幅颠倒的扇面上创作的字画呢!我们无法想象一幅没有提款和朱印的水墨画会是什么样的缺憾,我们同样也不愿意紫砂壶上泛起中国字画和印款这个重要审美和信息元素的缺失。因为文人,直接介入,紫砂陶刻艺术形成了“很中国”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具有记事、寄意、言志、寄情、简练、蕴藉等浓厚的“文人味”。这一派“文人味”的风雅,也使紫砂壶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紫砂的包容性。中国文学艺术,金石艺术,字画艺术,以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章法等等,这些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和技法,可以在这一坯陶土上和协共处。而赏识者则从中获取着启迪和情趣,然后心旷神怡。
据紫砂文献明末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记载,宜兴紫砂壶是从紫砂艺人时大彬开始才泛起款识(名款)的。后来,因为印记的大量使用,紫砂壶刻款现象相对少见。对于现代人的购买行为而言,款识也有着“商标”和“品牌”的意义。总之优秀的款,会大大晋升紫砂壶的艺术性和珍藏性。
五、功得手亲
功就是功能,就是实用性,赏识与实用性相结合是紫砂茶壶存在的独特地义。这与其它工艺品纯赏识性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古代良多用于纯祭奠、纯赏识的艺术精品,纷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文明的碎片残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紫砂壶却与其它实用性强的艺术品一道,以日用品兼工艺品的身份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案头,把玩于我们品茗者的掌心。
以我的感慨感染来总结,功的要点就是:合用、好用、用着惬意,不流涎、不挂嘴。壶之可喜,赖之人之爱壶。一把出水利落、拿捏恬静的可亲之壶,日积月累,天然是人壶交济,入手可鉴,感情渐增啊!
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这些都是茶与壶赏给人的独特抚慰。放工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城市越来越繁华,光影交错、霓虹闪烁,怔怔地望着,就觉得在那片华丽的灯光中曾经失去了某些东西,于是当我回身折进冷巷,打到背上的灯光,我并不感到暖和!什么也不去想,只想尽早回家沏上一壶茶,人生很长,有良多东西值得在这个闻香润舌的过程中细细品味。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