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1 来源:紫砂之家
朱砂泥的色泽、质地与紫砂泥、绿砂泥有着不同的特点,故在制作上也具有很特殊的要求。原因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朱砂泥料细度高,黏性差;二是收缩率大而导致变形大。所以,朱砂壶从泥料制作到成品的全过程中损失比例较大,成品率大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一般未接触过这种泥料的砂壶制作者都会感到生疏而棘手,即使是制壶工艺师、成型老手也无法很快掌握其特性,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模索,才能逐渐适应。浪费泥料和时间是必然的,然而,只有付出这种高的代价,才能做好朱砂壶。
掌握特性是致胜关键
一把朱砂泥壶坯做好后经烧成再看,会惊讶地发现怎么收缩这么大!而收缩率大就容易产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皱纹、开裂、变形等等。制作朱砂泥壶,首先从打身筒时就要掌握泥料的燥性程度,其次打身筒的方向顺序、收口的幅度与泥片厚薄的均匀度都必须熟练而巧妙地掌握,否则坯壶就会开裂或脱把、脱嘴等,这些毛病即使在坯壶没有出现,也过不了烧成关,因为朱砂泥收缩率大,整体拉力也随之增大,成型过程中稍有不慎,这些毛病都会出现。当然,普通泥料也要注意这类细节,只是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朱砂泥老壶来看,大凡也有半数以上或多或少有些皱纹。因此,有人提出“无皱不朱”的说法。可见,要朱砂壶没有皱纹是很困难的。
朱砂泥性缩比大而导致变形大,而变形大是产生开裂的原因。在制作朱砂壶过程中,要使壶身、壶盖、壶嘴、壶把都保持基本厚薄均匀,若是壶嘴短的还可以达到,壶嘴长的要控制各处厚薄一样就很困难。泥料本身在烧成过程中的规律是一致的,厚薄不一,其收缩就不相同,缩比越大的泥料,其收缩差距就越大,所以制作朱砂泥壶的全过程中,其壶嘴是一个难关。即使厚薄度掌握好了,不慎将壶的内面挖毛糙了,烧出来的壶就会出现“内开”现象,壶的外面产生一条凹线,实际上壶内就有一条裂线。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朱砂泥料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