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0 来源:紫砂之家
从六十年代起,许四海在广州军区空军部队当了几十年的兵,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后阶段他在宣传部门任干事。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到和平的祖国后,就开始在艺术研究上寄托美好的理想。在当时的特定环境里,他选择了陶艺,同时也因为陶瓷与人类有着千万年的亲近的关系。
七十年代末,汕头沿海一带海禁稍有松弛,走私的现象就出现了。同时在沿海一些城镇也自发形成了一些民间贸易市场,买卖一些生活用品,以补偿生活物资供应的不足,后来又有了发展,市场里出现了古董旧货,比如铜币银元、汉陶清瓷、红木家具等。许四海常常利用到地方联系工作的机会,到市场里去寻觅旧陶瓷。
有一年冬天,许四海在地摊上看到一把旧紫砂壶,样式是大仿古,紫泥,通身包浆极亮,看得出有点年份了。许四海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亲切感,用壶盖轻叩壶身,声音脆亮如磐。再看壶身上一面刻着两句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面刻着一老翁在树下闲读煮茶,翻过壶底一看,从印章上判断像是清
代雍正年间的货。许四海有点激动了,就问摊主多少钱?摊主伸出一只手:“五百元。”
这个数目在当时是要让人吓一跳的。而许四海觉得这把壶值这个数,决意要把它收下。但翻遍每个口袋,只有两百多元,就摘下腕.卜的手表交上去:“这个给你,够了吧。”
摊主说还不够,许四海就扯开军装朝地上一扔,把太太新织的毛衣脱下扔在摊主面前:“看清楚了,这是全毛的。”
摊主这才被感动了:“既然这么心诚,就应该成全你。这把壶你就拿去吧,毛衣我就不收了,胆子再大,也不敢剥解放军同志的衣服。”
而许四海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拿了壶,大步流星地走了。
许四海的太太金萍珍对他收藏活动很理解,淡饭粗菜解决了,所有的钱都让丈夫用于收藏。许四海一年四季穿军装,问题还不大,而小金竟一连四五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这个牺牲着实不小。两个儿子都长大了,要吃要喝要读书,这笔开销也是不小的,一家人的日子就过得有点紧绷了。但他就是认准一个理,勒紧裤带也要把有价值的收进来,并且把收藏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壶具,比如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马厂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壶;战国时期有印纹硬陶壶、秦汉时期的灰陶壶、黑釉、褐釉直口壶、侈口壶;两晋南北朝的青瓷盘口壶、天鸡壶;唐宋时期的执壶、液壶、渣斗;金辽元时期的酒壶以及明清时期各种材质的壶具。
一九七九年许四海转业到上海,离开部队时什么也没带,就带了一卡车坛坛罐罐。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