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0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
宜兴向有“陶都”之称,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在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
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铁,呈紫红色,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壶、杯、瓶、鼎、碗、盘、碟,等等,造型丰富多采,尤以紫砂茶壶最为出色。紫砂壶取其泥料本色,朴素,雅致,赋有民族风格,有深紫,朱红,淡黄等多种颜色。紫砂壶制作缜密精巧,里外不施釉,在烧结得十分致密的沙土中间有肉眼看不见的小气孔,故而透气性能良好。用紫砂壶泡茶,没有丝毫的化学变化,茶汁特别清醇。紫砂壶经久耐用,壁内存积的茶锈,名曰“茶山”,如在空壶中注入沸水,也有茶叶清香。 此外,用紫砂锅蒸炖鸡、鸭、肉类,味道鲜美,肉嫩汤醇。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
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千年陶都数宜兴
陶都宜兴东临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沪、宁、杭的中心,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新兴城市。宜兴古称阳羡、荆溪,自秦始皇设阳羡郡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该地曾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窑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残片。
唐代,宜兴郡以好茶闻名全国;从唐肃宗到明太祖的600年间,常州阳羡茶均为上等好茶;并且设立了“贡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间废除团茶政策,遂带来了制茶方法的改革。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当时,宜兴紫砂陶茶具极为盛行,被誉为各种茶具中的上品。清代时,宜兴紫砂陶工艺愈益精湛,开创了采用篆刻、书法和绘画作装饰的新风格。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宜兴也得以成为与景德镇瓷都相并列的陶都。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宜兴紫砂陶器的生产亦颇兴盛,有十多座龙窑常年生产,1932年产量仍高达220多万件。有茶壶、茶杯、花瓶、花盆、砂锅、人物雕等上千个品种,造型大方,色彩古雅,产品畅销世界。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