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4 来源:紫砂之家
泥料的鉴别,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其本意是指对壶胎颜色和质地进行评判。大部分紫砂器都是不施釉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壶胎的颜色和质地,根据壶胎颜色和质地的特点也可以间接地判断出制坯时所用泥料的特点。
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用泥料并不相同,这在各时期的紫砂壶中明显特点。《阳羡紫砂壶图考》对此有详明的记述,可资参考,现摘录于下:“历考所睹诸传器,宜兴土以紫色者最夥,朱色次之,白者又次之,盖自大彬而后,嬗(shan)递至道光间,潘壶、伍壶凡名家紫白泥、黄泥胎骨之坚硬与紫砂无异,唯温润透明则不如也”“雍乾之世传器,无不质美色佳者。朱泥壶则自明季以迄(qi)乾均甚质美,道光而后虽制作极工,泥质已不如前,非淡则微黄,且欠坚润,白泥则色枯而黝(you),佳者更为罕见,是故后之作者,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
“由明以迄清初,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红泥所制者,胎骨虽不如紫砂之坚,温润透明则一也。至紫砂制者,胎骨仍属坚硬,而温润透明已逊。至朱泥所制者,胎骨松而不结,色枯而不泽,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腻,已非本质之美质。”“降及嘉道,紫砂胎骨之坚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温润殊为逊色。白泥亦复如是。独朱泥制者胎骨坚硬胜于雍乾传器,而略逊于明,且与清初相较,色仍温润,仅透明不如耳。”“递至咸同光宣,紫砂制器胎骨之坚尚与嘉道传器相伯仲,惟色泽枯燥未脱砂土之气。白泥所制者亦同。朱泥壶则胎骨干而色寡。”这些记载,对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紫砂壶的胎骨,肌理效果、颜色很有帮助。大体上说,明代紫砂壶普遍泥料质感较粗,且多含紫,触摸壶体手感皆平滑整齐,硬朗温润,轻叩之发出沉闷的木击声,壶表面有自发的黯然之光,色泽多为紫褐色。
清代紫砂泥料的质地普遍很好,原因是对紫砂料的加工远较明代精细。清代泥料有含砂与不含砂之分,含砂者有粗犷之感,不含砂者显得细腻,烧成之后似若玉石,抚摸壶表细滑坚润,紫砂色泽深紫,品质优良。清代嘉庆道光以后,泥料加工仍然很精细,但制品色泽有干枯之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