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1-10 来源:紫砂之家
早在北宋时期,江苏宜兴已开始有紫砂器的出土记录,不过当时的紫砂器,还未出现作为今日泡茶用途的小茶壶,仅有些许残片显示为煮茶的炊具。直到明代正德年间,才开始产生所谓的紫砂茶壶。 当时在宜兴近郊有一座金沙寺中,有位爱好喝茶的金少僧,他自行取附近的紫砂细泥制成小茶壶,经过焙烧后,成为历史上最早的紫砂壶,不过,金沙僧制作的紫砂壶是什么模样,文献中很难找到答案,倒是后来在金沙寺陪公子读书的供春,成了紫砂茶壶之父。据说那时有位读书人吴颐山,在金沙寺借宿读书以备参加考试,随他一同住在寺中的还有书童供春。
供春对金沙僧制作的紫砂壶很感兴趣,便仿照老银杏树上长出的树瘤制成树瘿壶,又称供春壶,而供春也就成了世上第一位制作紫砂壶的名家。其后,历史制作紫砂茶壶名家辈出,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四大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以及李茂林;时朋之子时大彬的大彬壶,也颇负盛名。 明末清初之际,紫砂茶壶开始以有落款,刻字等作品的形式出现,随着壶艺名家与文人雅士共襄盛举,在这里特别要提到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号老曼、曼公、曼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等。款:阿曼陀室。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卒。陈曼生是一位书画家和金石家,在金石篆刻上造诣很深,被后世尊为“西泠八大家”之一。 陈曼生科举出身,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阳知县,溧阳毗邻宜兴,得地利之便,陈曼生结识了制壶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由陈曼生设计,杨氏兄妹成型,再由陈曼和他的一帮文友题字刻铭的壶,后世称之为“曼生壶”。
曼生壶有三十八种款式,各种款式均造型新颖独特,制作精湛,更有书画铭刻为装饰,故“壶以文贵,文以壶传”,文化与工艺珠联璧合,使得“曼生壶”完成“紫砂壶”的全部美学价值,使“紫砂壶”以诗、书、画与工艺;四位一体的风韵,迈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曼生壶传世较多,因其名震于世,赝品也较多,收藏时应特别注意鉴别。紫砂茶壶的艺术价值日益高升,也就不难了解人们喜爱紫砂茶壶的原因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