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01-12 来源:紫砂之家
“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任官宜兴间,致力于推进紫砂壶艺。传说他手绘十八种壶式,请紫砂陶工杨彭年、邵二泉等为之制作,然后再由自己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人馔铭奏刀雕刻于壶上,使紫砂壶艺中融入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形成独特的文人壶风格。
传说中的“曼生壶十八式”,多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成书于1937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上卷《雅流篇》,对陈曼生题铭的8件传器分别作了介绍,其中较明确的壶名有“斗笠壶”、“合欢壶”、“包壶”、“井栏壶”、“方山壶”等6件。
此外,还列举了陈曼生切定茗壶并贴切壶形的22条铭文,除第十六条下无壶名外,其余21条均有壶名,其中有4件与前面的8件传器中的4件壶名相同,这样在这本图考中,就为人们提供了26件不同的曼生壶壶形了。1963年春,曾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专营古董生意、时任上海文史馆官员的龚怀希老先生有一本宣纸线装《陶冶性灵》的手稿。打开封面,左页绘壶形20个,右页录壶名及铭文。最后一页记曰:“杨生彭年作茗壶二种,小迂为之图,频迦曼生为之著铭如右。癸酉四月二日记。”癸酉是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正是曼生在宜兴任官之时。姑且不论这集手稿是否确是曼生的遗物,它纪录的茶壶图形及壶名、铭文的价值是珍贵的。因为把几种资料加起来,就是38个曼生壶造型了。很可能是当年陈曼生手绘了一批紫砂壶样,请杨彭年等人制作,但数字就不一定是18式,可能不足也可能超过18。世人所以用“十八式”这个数字,仅仅是习惯而已,用“十八”来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至。
曼生壶是宜兴紫砂壶的一种类型,从一开始就是以陈曼生为首的一个文人群体在研究、创作,是文人与民间工匠的结合,创造的一种文人壶风格,因此款式也不会局限于“十八式”之内。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