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工艺 >> 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4-06-05 来源:紫砂之家

  一、心态。此是制作紫砂壶的关键,虽然说你们为制作紫砂壶已经在努力了,但是制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达到的,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你要善于学习,要多问多看多听多练。现在网上的关于制作紫砂壶的视频比较多,但都是经过剪辑的,内容不全,有的步骤看似简单,但掌握不好,对整体造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这类步骤往往是在视频中无体现的。如有机会,要看做壶人是怎么做的,最好等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别想着你做的壶能卖钱,就当是业余爱好,这样会让你无负担的进入角色。现在全国各地办茶博会或者紫砂展览会的机会很多,有时间就去看看,多认识一些做壶人,多和他们交流。现在网络发达,也可以多在网上和做壶人交流。我有体会,有时他人的一个办法,能解决我多年没能处理好的问题。

  二、选料。要选择好一点的泥料,真正的紫砂泥料,其粘性好可塑性强,其制作过程中也容易处理,不好的泥料,其流动性比较好,运用制作紫砂壶的方法处理这样的泥料,有的步骤会处理的不妥当,特别是壶表面的处理。你制作的泥料,不管是朋友送的还是自己买的,希望别浪费,泥料至少比大米贵多了。只要没烧制,加水后还能用的。

  三、制作。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泥料的干湿度,也就是硬烂程度(水分的多少),紫砂壶的制作,简单说就是泥料的加减,主要泥片有壶身、壶底、壶圈足、瞒片、壶颈、线片、子口、盖线片、盖顶、壶钮、流、把。以上泥片的干湿度、厚度、大小等都有差异,师傅不同,你学到的也会不同。例如:底片,也就是壶底泥片,有的师傅会说要比壶身泥片略微干一点,这样在泥片收缩过程中,底片和身筒泥片不容易脱离;也有的师傅会说底片湿度要略微比壶身筒泥片湿一点,这样容易掌握壶体的饱满程度。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摸索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不会出错就是好方法。我们对于泥料的干湿度,也没有什么数据要求,完全是靠用手去摸,凭感觉、经验的。

 

  对于已经成型的紫砂壶,如果感觉比较满意,想烧出来,那就得注意壶坯的自然干燥了,我们一般是放在少灰尘的环境中大概一个星期就可入窑了,但是,因为考虑烧制的成本,我们一般是一个月烧一次,这样在壶坯干燥一个星期后,最好用比较软的塑料袋包好,如壶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壶表面容易起“封釉”,就是壶表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氧化后,在壶的表面形成一种黑色的包浆类的膜,这样的膜在烧的过程中就是黑色的,在壶表面不规则的分布,很难看的。

  四、设计。我个人建议,你目前的关键是掌握紫砂壶的制作步骤和对壶的表面的处理水平。你只有把制作紫砂壶的基本功练好,那才会有设计创新的机会。当然了,你在学习期间如有比较好的创意,可以画草图记录下来,放到以后再研究。但希望你能尊重一个原则:实用、经济、美观和适合制作。因为大家对紫砂壶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概念,她绝不会是紫砂泥料的简单堆积。我接触过很多朋友,他们经常给我一些创意,很多让我是难堪的,因为我无法用紫砂泥料去实现。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了。

  五、烧制。这主要就是泥料的烧制温度了,对于每一种泥料都有其对应的最高烧制温度,温度过高,壶表面容易起泡、烧裂、炸等。温度过低,颜色与同类的比较,让人感觉如同见了没烧熟的米饭,壶表无光泽,声音不清晰,这样的壶在使用过程中难见包浆,如同大家经常见到的“老紫砂壶”。以前的紫砂壶烧制温度一般也就800——900度,而现在的温度一般在1200度左右,不管什么泥料,我建议你第一遍烧的温度放在1150度,在经过对口、盖的处理后,第二次烧的温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10度。我们做的紫砂壶,烧窑的次数最多的达到7次,就是这个原因。烧制后,你要仔细观察泥料的收缩率,再把这样的信息反馈到制作过程中,考虑尺寸的余量。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