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不要拘泥于紫砂泥料的名字

不要拘泥于紫砂泥料的名字

时间:2014-07-04 来源:紫砂之家

  这几天集中浏览帖子。发现很多新进壶友一看到壶,就问什么泥,有的还非要问出个名字来。真搞不清,大家怎么都这么迷“名”呢?有意义么?

  “名”总是伴随着“有欲”而来的。

  我拿出一个瓷器,说这是白玉泥,或者白玉土。

  我拿出一个芝麻饼,说这是黑星土、黑星泥。

  大家当然能冷静的分析,并且嘲笑我。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商业操作的影响下,在“名”上纠缠呢?

  那么多的爱中国文化、爱紫砂的朋友不停的买假砂。假如只是为了喝茶买个工具,其实如同很多人说的那样,除非把茶喝到一定境界了,不然感受不到紫砂格品类之间以及和其他材料的差别。如果是爱紫砂的话,那就要从认识紫砂入手啊。工艺、造型、职称都是其次。

  商家一会而炒作这个一会儿编造那个,黑星土古铜泥天青泥、本山绿、地曹青(不是清哦,商家说的是青色的青)、朱泥、红泥、白泥、黑泥………………

  总听商家耳边大喇叭编词、编故事,烦不烦啊。

  多看看老壶多好啊。哪怕是残片普器,几十元就能买来直接的感受,为什么非要一次又一次的跟着商家的商业宣传走?一次又一次的把兜里的茶钱换成他们的经营费?回头来还要争执、研究各种“名”?

  现在就是有一个专家写了篇幅一万字的论文说明天青泥或者黑星土什么的,你能从中明白他说的绿是什么绿,他说的黑是什么黑?你能从文字中对质感有个直观的印象?

  既然不能,那干嘛执着于“名”,而放弃“实”?

  我也是从新手走过来的,现在无非还是骑在门槛上的顽童。

 

  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玩紫砂,是玩“物”。就是现在流行的所谓“标形学”。

  玩瓷器的古玉的,都知道从残器玩。那听说过玩和田玉的上来就去问街头的掌柜:“你这是和田的吧”。就像我们问:“你这是原矿紫砂的吧”不回答“是”才鬼呢!

  在这个商业驱动之下的虚假紫砂世界里,奉劝大家暂时把名放一放,先格真物,再致真知。

  虽然很多老壶所用的泥都没有了,但是古人选泥不是冲着名字,而是冲着功能,包括实用和审美两者。如果把老泥看明白了,把老泥中的这两种功能体味仔细了,就算是现在新出的紫砂矿,照样可以品味出高低良差。有的藏家满手的假紫砂,还当自己是大家,又出书又鉴定。这让你看着不光是生气,而且伤心啊。

  几十元的标本总比不停地栽跟头而不自知强。实在不行,就多看看老师们贴出的微距老器的沙质,也比上来就急着看个大形、瞧个热闹好吧。

  当然有朋友说:“个人认为,紫砂只是停留在玩砂的阶段,就像玩字画只知道看是用的什么纸、墨一样。

  计较用的是不是真紫砂,就象在看字画用的纸是宣纸还是毛边纸一样,太初级了。

  既然大家要玩一把壶的器型,成型方法等,不就象字画作品里的布局、用笔等一样吗?

  砂的真伪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而不是紫砂的主要把玩和定位的标准啊。

  诸位看看坛子里(如老顾)的精品壶,有几人是在评价用的是什么泥呢?

  玩家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定位定高点呢?一天到晚和壶商在泥料这个基本保障面上斗智斗勇不累呀?

 

  大家能有意识的增加选择紫砂壶的多个标准,那些艺人、商人还会在这个最基本的层面上忽悠个啥劲呀?

  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如果只是取法于下呢???????????哈哈哈哈”

  但刚刚入道的,如何能够快速养成对形、功、势、态的细微把握?又怎么能够让他们确保遏制自己的购壶欲望?也许在他们得乎其中之前,就已经圈养了一批爹不疼、娘不爱的孤儿壶了。

  一点经验。乱说一通。最后来句口号!

  反对一切欺世盗“名”行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