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会说话的紫砂壶

会说话的紫砂壶

时间:2014-07-10 来源:紫砂之家

  70把紫砂壶,出自统一人之手,珍藏者却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23日至25日,“泥我缘分”任备安紫砂壶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携紫砂壶齐聚深圳,为藏品作者任备安举办了这场特殊的展览。

  40岁出头的任备安只是宜兴丁山制壶界的“年青人”,而他的作品近年来为藏家所追捧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泛起在记者眼前的任备安有着制壶人特有的质朴和忸怩。提及其近20年的制壶经历,他说:“最开始,只是纯粹的模仿。现在,总算是有点自己的想法主意了。”

  制壶20年,未留一把

  在一个陶瓷厂摸爬滚打10余年后,任备安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正式跨入了制壶人的行列。最初,他从摹仿开始。在把握了打泥片、起身筒、流把的搭配,壶肩、身、底的协调等技法后,任备安根据壶商的要求、指定的款式进行加工。慢慢地,他开始仿制名家壶。直到2004年,他才在创作上有所突破。照任备安的说法就是:“情绪和想法主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终于爆发出来了。”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天天均匀工作16个小时,每年50至60把壶的制作量让业内刮目相看。任备安告诉记者,当时他自己去矿山上采矿,随手拿个袋子,看到好的就带归来,切身炼泥。跟着技艺的不断成熟,任备安的名字在玩壶的群体中徐徐流传开来。短短几年时间。任备安的壶价格一路飙升。“刚开始帮人制壶时,价格只有50元。现在一般都在3至4万元,有些做工精细、颇有想法主意的已升至10万元。”跟记者说起壶在短短几年内的价格差距,任备安一脸的坦然

 

  尽管产量颇丰、壶价节节升高。但这些壶,却没有一把是属于任备安的。“我一直都想留几把,但老是拗不外喜爱的藏家。”任备安说。爱壶的人都喜欢一起品鉴。朋友来家中,一起喝茶聊天。他便忍不住把保藏的壶拿出来一起赏识。“朋友喜欢,就没办法了。这个时候,不单纯是为了知足藏者的愿望。主要是我自己享受到了那种被认可、被社会肯定的喜悦。”

  观壶,看的是“气质”

  对于任备安壶的价格,业内颇有争议。有些人以为是藏家哄抬的结果,也有人以为壶艺精湛,名副实在。对此,任备安以为,中国紫砂壶市场还不成熟,正常的经纪人模式还不完善。在这个圈内,靠的是“口口相传”。唯有靠壶的品质来说话。

  任备安喜欢将他的壶用抽象的人物气质来相比。这些壶,或优雅端庄、或宽厚质朴。每一把壶都被他赋予了灵气。在展厅内,他指着一把虚扁壶对记者说:“这把壶,嘴、钮、把之间宽度大、有种绵延感,整体呈现出宽阔、包容的气质。”在一把名泉湖前,他则向记者先容,整把壶线条简洁、流畅、丰满柔和。但壶嘴却显得刚劲有力。二者间的反差体现出一种率直气。

  在展出的壶中,任备安最心仪一把其貌不扬的壶。这把壶看上去很普通、“拙拙”的。“固然木讷、但却不呆、有种厚重感;‘拙’中却透着丝丝灵气,但不至于锋芒太显。”任备安说,这种“拙”中藏“智”的气味是他一直向往的。“制壶是孤寂的。既需要沉得下心,同时也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制壶过程中,呈现出壶的灵气和作者的修为。壶的气韵,就是我的语言。”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