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10 来源:紫砂之家
去年十一月初,宜兴壶艺师范宜娟女士一家三人来我寒舍作客、茶叙。我拿出一件收藏的紫檀木镶瘿木的圆形印泥盒,让她为我按样定制十件紫砂印泥盒,准备将来馈赠海内外的风雅挚友。我们还一齐研究探讨了制作印泥盒在工艺上和选用泥料方面的技术细节问题。虽然用上等紫砂泥制作文房用品似有点“奢侈”,但古人早已有此先例。我的总体设想和要求是:文房用品一要制作精致,二要古雅秀逸。只有真正做到观赏和使用两兼者,方可称为妙品佳器,否则就仅是一件普通的日常用品或陈设工艺品而已。
范宜娟女士是国家级助理工艺师,是宜兴壶艺名家许成权女士(高级工艺师,现定居南京)的弟子,而许成权则是壶艺大师朱可心先生的弟子。在紫砂界历来注重作者的“出身”和“师门”,否则即为“野狐禅”,恐怕一生难有出头之日。范女士1976年进入著名的宜兴国营紫砂工艺厂(后又称“一厂”),1992年调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后又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谓正宗的“科班”出身,人品亦佳。尤其精擅“筋纹壶”系列,屡次获奖,作品为江南一带的博物馆和许多海内外紫砂壶收藏家所购藏。而“一厂”曾堪称是宜兴紫砂壶艺界中的“黄埔军校”,名家高手如云似林,作品价格数倍于金玉,几如“天价”。
范女士先试做两件样品,在制作工艺上绝无问题,先后用两次烧成。但在印泥盒内部的白釉上产生细微“气孔”。此虽属“天残”,但亦是“瑕疵”。而文房用品应尽最大可能不带有“瑕疵”,否则会有一种“美人黔面、无可涴拭”之感。我于今年一月上旬亲赴宜兴丁蜀镇范女士家中的工作室,观看第二次印泥盒的“毛坯”。术业有专攻,我曾建议盒内部施釉应转请擅长此道的专业人士制作,可解决白釉“气孔”问题。我后来见到成品果然大佳,所用白釉应该是景德镇所产的上等之料。虽价格已近于“友情价”却不廉,但仍使我为之感激不已。范女士还另为我特意制作了两件“筋纹”紫砂小水盂,此是她的“看家手艺”。用料为清水小红泥,亦是精致、古雅和绝佳之物。
十件印泥盒中,五件为清水小红泥,五件为黑金砂泥,皆为丁蜀当地的黄龙山所产紫砂精料。小红泥秀逸,黑金泥古朴。砂质细粒明显,将来可能极易产生“包浆”。由“今玩”而变“古玩”,将日常用品演绎为文房雅器,此正符合我当时追寻的意念。印泥盒通高3.5厘米左右,外径8.5厘米左右,内径7厘米左右。小巧盈掌,皆配置“苏式”丝缎锦盒。如果陈设亦可配置圆形硬木底座。我深知一件真正的陶瓷艺术品得以圆满完成,既要人工亦更需天助也。
在这个举世逐利的“黄金时代”里,我一直有一种“变人境为诗境”的梦想和情怀。而此次参与紫砂印泥盒的设计和制作,或许也正是此梦想和情怀之一吧?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