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31 来源:紫砂之家
按照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目前紫砂壶主要是龙窑、推板窑、电窑烧制。现代化程度越高,烧成品越精致,同时,也与古壶效果相差越远。
龙窑、推板窑、电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热源不同;2、结构不同。这两个差异导致烧成品效果的不同。
评价烧成品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1、烧结度;2、视觉效果(色);3、触摸效果(颗粒)。烧结度与烧制温度有关,无论什么窑、怎样的烧制方法,只要温度 一致(温高及其保持时间),烧结程度总会是一样的。龙窑、推板窑、电窑烧制效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烧成品的视觉效果和触摸效果上。一般认为,影响烧成品效果 的因素是温度和气氛,其实发火方式也不可忽视(是否有“火刺”)。
龙窑
因为热气流由低向高走,为充分利用热能,龙窑,一般具有15度—30度的仰角,龙窑烧制可以分为升温和烧制两个阶段,升温阶段在窑口的窑炉以煤为燃料 烧,时间大概为20小时;温度达到400度之后,就“上龙背”通过龙窑两边的鳞眼依次投竹烧制,一般一个鳞眼烧200斤柴(两担)、半个小时,最低温度在 1170度左右。鳞眼除了投柴,也用来看火,就是通过坯的颜色判断窑内温度。烧制的控制温度与烧制品的材质和大小有关,靠近龙头的地方放泥性重的小型器, 烧制温度较低,龙尾则烧制大件日用陶(砂性重的夹泥制作),所需温度较高。目前尚在使用的前蜀龙窑,并不是烧紫砂壶的专用窑,而是用来烧日用陶的,所以较 大较长,窑尾空间高度达1.8米,所以窑尾需要换热能更高的松枝,烧制温度可随烧品需要,通过投柴数量和时间控制,最高可达1300度。在烧制的关键期 (发生化学反应期,整窑总计时间为20小时左右,每个鳞眼部分有效时间也就十多分钟)龙窑是通过人工投放柴草(竹和松枝)烧制,又是半开放的,烧制过程 中,大量空气可以通过鳞眼进入窑内,柴(干湿、种类、数量)、人(**作方式和经验)、天(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风向风速)等影响烧制效果的因素最 多,烧制时的温度和气氛最不可控,所以龙窑烧制成品的效果最不稳定,但富于变化。烧成效果不规制、火刺明显(因为有明火,火焰喷到的地方局部温度较高,一 些颗粒崩开),偶有窑变效果,是龙窑烧成品的特点。因为窑内可以出现局部氧化和局部还原的气氛,所以真正意义的窑变,只有龙窑才能烧出。因为前蜀龙窑主要 是烧日用陶,温度较高,所以低温烧结的外山料,一进龙窑就会现原形,不是起泡就是出针眼(因为很多“紫砂泥”需要用化料化装成紫砂泥,所以一般的化料泥也 不耐温度,无法龙窑烧成)。
推板窑
因放置匣钵的耐温板由液压机推送,故名。推板窑,隧道型,整窑分为升温段(入窑)烧制段和降温段(出窑),整长30多米,必须使用液化或气化的燃料(石 油液化气和天然气),半开放式,有空气进入。空气进入量与窑口高低以及大气压和风速有关。烧制温度半自动化控制。推板窑匣钵摞四个高,匣钵又分开口和封 闭,所以推板窑可以大致划分为八个温差,最高为1180度(SK2.5号标),最低为1150度左右(SK1号标)。从入窑到出窑,需要14个小时(反应 期为1个半小时左右)。虽然同为推板窑,但却会因为窑长、窑口高低、燃料发火装置的不同,导致烧成效果的不同。所以,壶艺人一般会固定在一个推板窑烧制作 品。在一个相对的时间内(主要与天气有关),推板窑的窑内气氛是一样的,或者全窑弱氧化,或者全窑弱还原,一般不会有窑变效果。但由于存在温差(特别是匣 钵选择以及烧品在匣钵中的摆放位置),所以一批作品(甚至单个作品)会出现因为温差不同导致的色别差异)。“推平板”或“上开口”(即最高一层,上面可以 不封闭)以及选择开放式匣钵的开口处,由于会暴露于明火中,所以这些位置的烧成品会有“火刺”现象。
电窑
就是封闭的电炉,电能通过电阻丝转化为热能。由于烧制过程封闭,烧制过程没有氧气补充,而一些泥料在烧制过程中却会有一些气体释放出(主要是氧化碳、氧 化硫气体),所以电窑的烧制气氛肯定为若还原,弱的程度取决于同窑烧品释放出的气体种类及浓度。电窑也没有火焰,所以电窑的烧成品没有“火刺”,看起来很 精致。由于发热的电阻丝是安在四壁,窑内多层摆放,电窑的温差变化较大,靠上位置、靠边位置温度较高。电窑从升温到开窑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窑内温度达到 最高就停(电),所以实际的反应期时间最短(这也是为何许多精致壶要多次烧制的原因)。
梭式窑
热源与电窑不同与推板窑相同,结构与推板窑不同与电窑基本相同。发热装置也和推板窑一样,一组喷枪喷射天然气燃料燃烧,烧制时间与电窑一样。因为封闭, 热效率高,所以能烧高温,烧制温度可以从高于1180度(最低窑标温度2.7号标1184度)到4.5号标(1120度)。梭式窑整窑气氛相同,可能会因 为燃料不充分燃烧出现还原气氛,但不会出现氧化气氛。局部位置的烧品会因为受。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