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让你成为一个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六】

让你成为一个紫砂专家---紫砂知识大全【六】

时间:2014-11-18 来源:紫砂之家

  怎样挑选紫砂茶壶(入门)

  入门级玩紫砂,以我之见像小孩子学写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泥质先放在一边,先挑一个喜欢的造型,不要挑那种“涂脂抹粉”的,和“故作老陈”的,我们挑脸面干干净净的,这样的壶,有缺陷没地方藏。只要不是特殊造型,一般嘴,盖钮(滴),把要在壶的中轴线上,口盖和壶身的间隙要小,能流畅旋转,每一个局部如盖钮,嘴,把等与壶身的衔接,明接法要干净,没有疙疙瘩瘩和残留泥痕,暗接要和顺,没有明显的凹凸,可以将壶身在光线下侧看,有不顺畅的地方很容易发现。

  买来用的壶,在造型上要注意,壶盖最好不要选容易积水,很容易藏垢的形状,尽量找容易擦洗的,因为泡养起来把壶擦的干干净净看了舒服。

  壶嘴很重要,用来泡茶的壶,用起来出水不流畅,泡茶就不舒心,看起来也急,本来泡养茶壶是练耐心的,看滴滴答答的出水,能不急吗?最好用水试一下,没水不能试,就看看壶内的出水孔,壶内出水孔的面积和,要是嘴口部面积的比3/1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出水比较顺畅。

  壶把和壶身感觉要协调,手拿起来手感要舒服。把的下端和壶的衔接要注意,这些地方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

  壶底部,不是一捺底(圆窝形)通常应该平正,印款清晰端正。

  壶内处理是衡量一个工手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一个好工手会将茶壶里面处理的干净舒服,我们讲叫推墙刮底(当然有的老壶特殊造型不可以用此标准)。

  全手工,手工。半手工及其它等等话题

 

  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的区别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茶壶不是怎么做!关键是最后的结果。不管用的什么方法,怎么做,所作的壶要作出感觉来。这才重要。

  现在紫砂一厂的通行做法,手工拍打身筒,模子准形。这类做法也就是现在意义赏的手工制作。你现在让一厂的大多数艺人全手工制作作品,不是不会做,问题是假如真的这样做了。恐怕大家又会嚷嚷茶壶怎么做到这个样子了。

  过年的时候和一个高级工艺师闲聊。他给我讲了句笑话,说如今在市场对壶的工艺要求实在有些“无理“。顾景舟大师倘若再活过来再做壶,可能壶都卖不掉。我问他此话怎讲?他说;现在市场对手工艺品的要求太高简直是太苛刻了,要的是机械的精度。如口盖最好是静配合!对嘴,把的要求也是极致化,毫厘不差。泥料既要求是老法配制,又不可以有一丁点杂点,这可能吗?这位老师的话,说的虽有点过,但目前市场对紫砂的期望存在“诱导误区”。当然这责任,不应该又玩家来负。主要的根源还是在紫砂的业界。紫砂理论上的探讨滞后,和部分商人的故意渲染把大家对紫砂审美的观念扭曲了。我们喜欢顾景舟,不是就是因为顾先生展示的这种艺术感觉吗?

  以前艺人做壶,每一把壶,可能是成百上千的复制,这样形成自然的熟练。这一点当今艺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一些老艺人不会用模只,但手工制作的传统类型的茶壶可以比模只挡出的更快。但他们也不可能象如今的艺人做的如此精细,因为他们时代尚没有“线切割”工具。

 

  现在好多壶友,玩壶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还是这句话;茶壶如何做,是方法。重要的是成品的感觉。假如作品和玩家的交流能产生共鸣,玩友读懂作者所作作品流露出的精神,情感。我认为这和用何种方法并不重要!

  我们网站上好多壶注明是手工壶,没有说明是否是全手工。有人以为我们是打马虎眼。这是误解我们的初衷了。因为现在意义上的手工壶,就是如此!我们这样注明也是对大家一种负责。假如我们也象别人一样注明这是全手工壶,我认为这对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壶作者是不公平的。

  一个作者运用那种方法做壶,主要的因素,是看成形特性,有的壶必须用模只,而有的部分用,有的则完全不需要。模只也只是制壶过程中的某道工序而已。

  我在此说这样的话,绝对没有伤害别人的意思。我只是就是论事罢了。

  半手工的说法我认为有些“牵强”,现在流行的说法,两爿合拢的方法,就是半手工。其实合爿的方式历史上就有,不是今人的创举。曼生壶中的合欢壶,大彬虚扁都是上下合爿的。不过那时不叫模只,叫“盔头”拱形内模称虚陀。盔头大多事用泥坯烧制的,而如今却是石膏做的。

  有人发给我一张图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艺人做的“传炉”壶,发现对角有接缝线,问我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怎么会有“模只线”。我说;这把壶肯定是真迹。我见到过实物的。这线是沾接线,是因为沾接泥料湿度不一致形成的收缩差造成的。不一定是模只线。我的意思是说,有这样的线也不一定就是模只线,要具体看。其实当今制壶人,很用心计的,往往可以把一些痕迹隐藏掉,故意流下一些“所谓的全手工痕迹”这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再就是泥料,我记得网站以前也讨论过,天然泥料是不是可以存在一点杂点,有些人认为不可以,有的则认为这是砂泥料固有特性,肯定无法避免。我是赞同后者的观点。玩过老茶壶的人都知道,也能接受紫砂的“杂点”,认为这是紫砂矿料的一部分“内容”。而另外一部分人所持的观点却持相反的;认为既然有“完美无缺”哪就得无限趋近“完美”!这也有道理的,关键是我们接受的“度”。我曾经和一个来访的网友去看过给我们炼制泥料的工人的工作场面。他们是待泥料风化成蚕豆大小后人工删选杂质的。网友问我没有比这办法更先进的了?我说,我以前学的是这个专业,可以搞得很先进,机械粉碎,添加颗粒就可以了。就像以前厂里的这种泥!以前不是大家也认同吗?

  但是,我们要不是那种机械的均匀,我们要的泥料;颗粒,质感都要充分展示紫砂的特性,要这些特性就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因此也就只能“顾此失彼”。

  壶友还有担心,模只会象印刷品一样复制。其实这不用耽心。模只在紫砂制作中只是一个非常短的一道程序。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序不是一个身筒。而是作品各个局部与整体的衔接过渡,我们讲”切“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切“。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