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24 来源:紫砂之家
清代三层紫砂暖砚
笔者曾在藏友处有幸得见一件古朴、雅拙的清代紫砂“暖砚”。此砚通高8.7厘米,长10.9厘米,宽8.3厘米。呈长方形钵式造型,四腹略鼓,底为边足。砚体分上、中、下三层,由砚盖、砚台、砚座和油灯共四套件组成。全套均为原配,品相保存完好。它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堪称清代各类暖砚之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层之间,以子母口相扣相连,合为一体。砚可以倒置,底、面如同笔洗,三层可以拆卸组合,使用时不仅十分方便且各施其能,还易于携带及收拾保管。
此砚选用浙江宜兴优质紫砂泥制坯,外部不施釉,经1100~1200摄氏度高温烧制,紫砂色泽正宗、质地坚实;加上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做工精湛,所以,保温保湿的效果极为理想。在当时是很受文人墨客喜爱的,放在书案上颇显端庄雅趣。
暖砚,是古人为了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特制的一种有保温功能的砚台。在北方天寒地冻的季节,砚台磨墨以后,就会结一层薄冰,用笔去舔墨,笔和墨因冻结也会粘在一起,字就写不成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暖砚。
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它既是文房用具,又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颜色、绘制图案。至西汉时,制砚有了显著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砖砚、陶砚、铜砚、漆砚等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暖砚始于何时,尚考待。出土和传世的实物告诉我们,唐宋时就有了,现今所见多为明清之物。特别是在我国北方,这种暖砚较为盛行。
暖砚的材质多种多样,常见有歙石和松花石制成,还有用金、银、铜、玉、锡、铁、陶瓷等材料单一制成的,也有相互组合制成的。其造型多为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鼓形等,一般都是底座较高,二层结构。暖砚可分为水暖型、火暖型两大类。水暖型是在墨堂之下凿出空腔,注入热水保温的方法,使砚面的温度升高,可以防止砚中墨汁结冻;火暖型是在砚面之下制成空腔,引入炭火烧烤或置放油灯加热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缺欠。热水保温法,保温时间难以持久;炭火烧烤法,石料又经不住长时间的烧烤,砚面容易开裂。
到了清代中晚期,江苏宜兴紫砂陶艺进入文房,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强,透气性佳和耐高温的特性,制出了新型的紫砂暖砚。
这件“清代三层紫砂暖砚”,就是当时的创新制品。它打破了“两层结构,一层一面供暖保温”的传统方式,实行了“三层结构、两层两面供暖,保温保湿”的科学制法,达到了暖砚保暖的极佳效果。其虽为小器,却可见时代风范。它既折射出中国宜兴紫砂工艺品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的价值,又透着一股文人儒士的爱好和雅兴,彰显出中国文化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时代魅力。如今,古人的这些文房雅玩,也成为收藏界日渐追崇的宝物。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