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艺术品收藏与捡漏

艺术品收藏与捡漏

时间:2015-01-21 来源:紫砂之家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话动,毋庸讳言,它又属艺术品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翻翻各家拍卖图录可发现,许多拍品让人眼熟。这些古瓷,不是异地间的拍来拍去,便是数年或数十年投资的索回。由此说明“古董不传三代”,不仅仅因为世事难料、人生苦短,不仅仅因为个人的志向,不时要越迁、不时会有新的定位,还因为收藏者对生活的追求或者是继承人对古瓷认知的程度,都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逆转。所以,即便一些珍品今天被收藏者秘藏,很难确保若干年以后不被用来换成钞票,甚至被其后代当作普通品贱卖出去。于是,在以往的十、二十年里,许多收藏爱好者至江浙一带的中小城市淘古董或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古玩市场捡漏,每每会有值得炫耀的收获。近年来,一些行家常常光顾欧洲一些古玩店,并不时买回以前被搜刮去的中国古董,还有的则通过浏览海外的拍卖网站,从网上“捡漏”颇多成果,他们循着的亦正是这条思路。因而,收藏活动永远会扑朔迷离,永远有演绎不完的故事。

 

 

  仇炎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笔者从中看到的却属另一面:收藏不分先后,关键看藏品的品质,以及收藏者的综合实力。1980年,该鸡缸杯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易主价为480万港币。1999年时,同样在苏富比,此杯成交价已高达2917万港币。仇炎之慧眼识宝,不愧为赢家。可第三位得主,扣除投资的本金,19年增值2437万港元,当属大赢家。扼腕的是第一位卖主,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印证古董业上一句俗话:“卖者不发财,藏者可发财”,并让人们由此懂得,精品的收藏,比起即时的买进卖出,甚至比起惊心动魄的“捡漏”,更具爆发力。

 

  当然,笔者还有一层意思。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器物,乃是先民与上苍对今人的馈赠,有缘者当竭力呵护与珍藏。如果非要变现的话,拥有者至少该读懂这些可遇不可求之物的身世、来历,最好还能搞懂其历史上的地位同现在应有的价位。这些,对圈外人士来说,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