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余韵——《风雅紫砂》代跋

余韵——《风雅紫砂》代跋

时间:2007-03-24 来源:紫砂之家

  当《风雅紫砂》的最后一篇文章杀青的时候,已是甲申年末。在此前几天,纪念顾景舟先生90诞辰暨顾景舟作品及徒子徒孙作品展在上海开幕,我和徐秀棠先生作为《紫砂泰斗顾景舟》一书的作者,也在展会上进行了签售活动。这已是我在上海参与有关紫砂文化活动的第三次,每次都目睹到了人头攒动的盛况,心里也禁不住感慨万端。
    在现代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更多的文化人参与谈论传统文化的时候,作为物质文化层面的紫砂陶的兴旺,能否给我们以一些启示呢? 相对于其他门类的手工艺品,紫砂陶的历史不算悠久,自明代中叶以后崭露头角,立刻汇进了民族艺术的长河之中,凭借其独特的资源材质,且有后来居上之态。阅读既有丰富工艺含量更有深厚文化含量的紫砂陶,如同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途径和成果,需要我们以宽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文化观念来审视。
    有鉴于此,我以粗浅的知识作此尝试,对有志于探求紫砂文化底蕴的后继者起个投石问路的作用,谬误和浅薄是不可避免的,或许会多多少少唐突紫砂的从业者,或许会多多少少贻笑于文化大家们,但都无改我对紫砂文化的热衷,亦会在紫砂大师和文化大家们的指正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工艺面临着诸多考验,紫砂陶却仍然显得朝气蓬勃,在茶文化日益普及和迅速升温的今天,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市场造就了紫砂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展,所创作的作品日渐多姿多彩,同时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造就了不同的审美需求。在这种双向的变化中,对于创作主体和受众来说,给予紫砂陶以更多的文化解读和文化关怀,挖掘不同风格作品潜在的文化内涵,赏析更多的工艺和知识,都是必要的。
    这是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洋溢着泥土芬芳的紫砂陶,也越需要富含现代意识。它的发扬光大在于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囿于传统,师古而不泥古,在于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劳动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也在于更多的文化人的参与。
    正因为如此,我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写下自己的感言,也算是一种参与的姿态。就我内心深处的文化触动而言,阅读紫砂陶,其实就是面对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附着的一个载体,而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文化人的使命之一。念及于此,又一次翻阅全部书稿时,心中仍不免有些惶惶,放眼众多参与紫砂造型和壶铭镌刻的前辈大家们,今天的文化人,包括自己在内,参与紫砂的水准相对不高,所能提供的文化养分也远远不够,只要认真回顾一下陈曼生、赧翁等人涉足紫砂的文学成就,就会令我们汗颜不已,没有齿颊留香的佳句妙语,甚至一句像样的切茶切壶的铭文都没有。这不仅是我个人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也是整个文化界文化功底浅薄的问题。
    所幸,广大的茶文化爱好者、紫砂爱好者,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没有回避这个不足。俗话说重在参与,只有在不断的参与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益,才能有所提高。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的儿子陈维崧有首《满庭芳》词,他在“紫笋碧鲈”时节,有感于“吾邑茶具俱出蜀山”后,写道:“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事正堪论。”
    我想,此刻我们的心境与陈先生的心情也许是差不多的。但愿。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