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9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泥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经1100℃~1180℃烧成后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结构。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因此,有人赞誉紫砂泥魔术般的五色土,天生就形成了中国茶道茶具系列适应茶文化之天性,而在茶饮、茶具发展史中,紫砂壶确实是异军突起,在茶具史上扮演着无可比拟的瑰宝角色。
古人描述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富贵土,其色泽细腻,绚丽多彩,其中以红、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原料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产于黄龙山一地。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团山泥(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则可制作大件产品。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亦称石黄泥。明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红泥不利独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妆土。朱泥的土质成份,氧化铁含量极高,约在14%到18%之间,因此烧成后壶身主要为红色。其胎土是将红泥洗泥沉淀后得到的细孔泥料(约140目到180目)制成的。朱泥烧成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制成小品壶,烧成率仅约七成。
除了三种基色外,紫砂壶色泽还有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这是艺人为了丰富紫砂壶的外观色泽,通常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而形成的。另外,紫砂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橘皮、柚皮质感,粗朴厚实。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