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3 来源:紫砂之家
全手工制壶工艺过程是:
1.打泥片:做壶时,有项基本功叫“打泥片”,大师要求每片泥只能打13下左右,而且厚度都在2.5毫米,打多了,泥的分子结构排列就被破坏,影响之后的各道工序,最后影响壶的整体质量。将木尺放在泥片上,右手把规车沿木尺由左向右划,划成长、宽适合制作壶的长方形泥条,做好成型的一切准备工作。
2.围身筒:当泥片条打好后,将围片翻身放在辘轳车上,两手拿着泥条沿围片边缘,由内向外围成圆筒,将泥片两头重叠一起,再用旁皮刀斜切下多余泥条,使断面成为相衔接的斜面,在两头断面处用毛笔掭上水,使泥条断面处粘接起来,用旁皮刀压紧(注意接头,不要太紧。),并用木拍子抵挡住接头处内口,右手拿着旁皮刀刮光和压牢合缝处,在接头处的外部,用刀柄印上记号,以便识别好装壶嘴。
3打身筒:打身筒前,要绘制壶的草图,能配出基本尺寸,要做到有意向,手熟练,想要什么样的壶形,就能打出什么样的身筒,这是要点所在,但必须勤学苦练,打出的身筒要求上下平整,左右匀称,线条通顺流畅,这样才能慢慢进入整把壶的制作。
左手插进围好的身筒,用手掌挡住身筒的半部,右手用拍子拍身筒,一边拍,一边带动辘轳自右而左的慢慢转动,拍子也由上而下轻轻地拍,逐渐将底部的缘口缩小打圆,使圆口大小与底片相同时止。然后在底圆上敷上胶泥,贴上底片,用拍子拍圆拍牢,再用旁皮刀刮光刮平,使底部圆稳平正。
然后把身筒翻过来,把底部放在弧度与底部相称的座子里,再以同样的方法,把身筒打圆缩小,使圆口与满片相同时,再敷上胶泥贴满片,并把满片拍牢拍圆,刮光合缝处的胶泥,这样就成为一个圆正的球形身筒。
4.搓壶嘴、钮、把:壶体讲究气度,讲究合理的壶嘴、壶把、壶钮的功能搭配协调;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几个构件的比例和谐。嘴把过渡要自然、干净、利落。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当身筒打好后,即搓嘴、把、先把坯泥搓成椭圆形泥条,大约 长5cm,粗1·5cm,将尖刀插进较粗的一头,用手放在工作台上轻轻地搓,形成中空圆堆体。嘴根圆孔大,嘴尖圆孔小,再用双手把该泥条弯成所需要的弧形,成为嘴的雏形。
另用坯泥搓成细而长的壶把泥条(切成 大约 长14cm,粗1cm)一头粗一略细,将把根和把稍都切成平弧形,再弯成半环形,待稍干燥后,再进行整理刮光。做壶盖先以规车裁出圆盖片,在该片半圆形的边缘上敷上脂泥和盖板片相合拢拍牢,再打好口沿泥条,(根部厚0.3cm,口部厚0.15cm),再把口沿泥围在围片上,切断泥头,粘接起来。
再在口沿根部敷上脂泥,粘贴在盖板片的中心,不可偏歪,稍干,接着搓一泥条,直径约1cm,将之弯曲成半环形,然后用脂泥将的子粘贴在盖片的居中脊顶上,不能偏歪。
再修整壶盖,盖虚片要整理光滑平正图,口沿要勒直刮光,并把口沿里的盖板片用规车划圆挖掉,敷上胶泥,待干后加工成使沿口内成为空的半球形状,再用铜管穿通虚与的子的小孔,再用独个整圆,使壶内透气,以便倒茶流畅。
5.装壶嘴、钮、把:安装时得讲究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点、线、面”三方面均须和谐一致,除了具艺术的造型表现形态美之外,还应有创意,自成风格,也就是说,造型美中必须流露制壶师的个性,亦即必有其与别人不同的风格及技巧,那是内在的韵致难以仿学,有了这样的理念方可制作出一件好作品的前提。
董亚芳作品:圆曲
先在身筒接头处,挖嘴孔(独孔或七孔或更多,看壶大小而定),在嘴根上敷上胶泥,把壶嘴装在开嘴眼孔的壶身上。再在与嘴相对的另一面,装上壶把。嘴、把和壶中心点三点应成一直线,嘴把和壶口应一样平。
把根和把稍应垂直,不可偏斜弯曲,嘴眼细孔,应符合嘴根的大小,勿偏歪,否则会堵塞眼孔。再用明针整修和刮光茶壶表平,使茶壶光滑圆稳平正。最后用规车在壶上划在圆圈,并挑出壶口的泥片,修平刮光颈箍的内圆,使壶盖灵活旋转。尤其在壶身内腔要用拍子刮光刮平。
待稍干后再用纯棉软布轻擦壶体表面及各部位,俗称洗脸,这样可以把明针收光时的印子及手印全部擦掉,并钤上印款,到此,一把圆型的紫砂壶制作就大体上完成了。
由于全手工制壶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掌握泥胚成型技巧,还必须利用紫砂材质特性,充分在作品中营造出艺术氛围。所以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