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宜兴龙窑漫记

宜兴龙窑漫记

时间:2006-11-27 来源:紫砂之家

 中国陶瓷,发达最早,首先使用釉及窑火的伟大艺术,千变万化,无涯无尽,技艺达世界最高峰。
  最原始的窑,是利用现成的山洞,或者挖掘洞穴,用势头砌成,在里面焙烧“缶”一类的陶器,这就是“缶”字构成的由来。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七七一年),宜兴就出现了圆形升焰窑。唐代中叶起窑形向龙窑演变,故窑炉在唐、宋、元、明、清均为龙窑。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所说的龙而得名。宜兴龙窑,依山势倾斜用砖砌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一般长约30米至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8至20度,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在龙窑弯状脊上的两旁,每距1.3米开着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视窑的长短设置多寡,呈抛物线形,内部用土砖砌成,成拱形。燃烧室除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外,其余均在烧成室的通道内、投柴孔(鳞眼洞)。龙窑的尾端一般不放烟囱,紧靠出烟坑有挡火墙和烟火弄。它以松柴为燃料,热量高,火焰长,灰粉质较少,一般生产周期为四天左右。
  据考古发觉资料,唐代有宜兴涧众龙窑;宋代有宜兴羊角山龙窑,还有浙江龙泉、广东潮安、广西西村、福建建阳、德化等地的龙窑;明清时期有宜兴欧窑,还有云南建水、四川荣昌、广东石湾等地的龙窑等。
  龙窑的长短随着生产的发展于产品的品种大小而边花。北宋中期宜兴已用龙窑烧造紫砂壶,这时的龙窑高1米左右,长50余米。明清时代,宜兴陶瓷普遍采用龙窑烧造。烧窑的燃料用松枝、硬柴,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左右。掌握烧窑技艺的陶工,需要有非常熟练的经验,时人把这一才作工艺誉为“火的艺术”。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