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精妙不凡的掇球三变

精妙不凡的掇球三变

时间:2016-08-30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自北宋发祥以来直至今日,无论从造型、气韵以及文化内涵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它是紫砂艺人借助于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念情感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

  从提拿到把玩,从一个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渡,是经过无数紫砂艺人的创新与努力,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和人文情怀。

  让紫砂独具魅力的原因正是因为紫砂的本身造型上艺术感的凸显,以及处于时代发展不断变革的紫砂文化。

  掇球壶作为紫砂茶壶最最经典的造型之一,它的历史发展与变革脱离不了紫砂大环境下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完善的轨迹。

  掇球三变,自上而下分别是:

  大亨掇球

  ↓

  友廷掇球

  ↓

  寿珍掇球

  大亨掇球

  掇球壶最早是由清嘉庆年间制壶大家邵大亨首创。

  “掇”有拾取、用手端拿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顾名思义,掇球意即球体相连。

  实际上掇球就是将选取若干球状体并将其按一定规律,美学法则连接起来。

  其壶身就是一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上面的壶钮又是一个球,犹如三球重叠。

  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掇球壶看似并不像球,但逐一分解皆存球形。

  邵大亨的掇球壶体浑圆硕大,壶嘴短小前冲,线条流畅;壶把舒展飘逸,曲直有度;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其身小于半球,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壶风刚正。

  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称邵大亨的作品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清朝高熙《茗壶说》云:“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掇球壶自邵大亨起,便成为紫砂艺人竞相仿制的经典造型。

  友廷掇球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

  “友廷掇球”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使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身略显扁圆,壶口设计放大,壶盖则更显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壶把更显张力。

  从造型的美学角度来看,整体壶形较之“大亨掇球”更显饱满之气,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壶身势雄气沉的特点。

掇福

吴小平作品:《掇福》

  寿珍掇球

  相对于后来的“寿珍掇球”,“友廷掇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从几何学比例上的变化中看,在掇球的壶盖、盖嘴及壶腹的增减损益,其壶韵皆不相同,各具其妙。

  把掇球壶造型审美效果与壶风气韵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寿珍掇球”。

  顾景舟在其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上评曰:“程寿珍为邵友廷养子,承其家学,形制尚朴素。观其传器,少壮时,基础扎实,器皿造型掌握颇准,高出友廷一筹;中晚年,仅制三式:掇球仿古汉扁。”

  他的掇球壶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加以更为精妙的艺术处理:

 

  壶身更圆更挺拔,壶颈与壶盖再度拉高更显饱满;壶盖与壶口的直径比例并未改变多少,却使得壶口在视觉上变大变宽,从而在空间的视觉感官上处以极度舒适的角度,让壶盖的张力得到充分展开;壶嘴稍微增加曲线的弯度;壶把曲线优美,粗细自上而下,对于提拿沏泡的细节处理极为细腻到位。

  壶体每个部分比例协调,增一分不能,损一分不得。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结体合理、气势宏伟、神韵高昂、线条圆润丰满、气韵浑厚稳重高雅不俗,使得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叠之势,尽显“掇球”之奥义。1915年,程寿珍的掇球壶参加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得金奖,这也是紫砂作品首夺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最高荣誉,其后,这把掇球壶又在各类国际展会上屡获金奖!

  后人于是写到一首诗,用来歌颂这把寿珍掇球壶:

  一代翘楚掇球壶,风流倜傥提相呼,

  后人揣摩斧修正,无奈心血付江湖,

  杰作叩拜十余载,梦里寻踪一醒无,

  试图求证权初衷,妄胆解读魔符咒。

  我们通常认为,对一件紫砂茶壶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是因人而异的,她与个人的审美习惯有关,有的人喜欢坚挺,有的人喜欢圆润,各有所爱。

  倘若一件作品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好评,那肯定在方方面面都于大众审美产生共鸣!

  学过美术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美学,无非就是比例、平衡、气韵、节奏、对比、连贯、协调、呼应这些元素的运用,要在一件作品中能融会贯通,用好这么多艺术元素,确实是不简单。

 

  寿珍掇球正是将球体在视觉上重复,运用到无以复加;大球和小球分布,协调运用到壶身各部位,尽显掇球之妙!

  掇球太美,掇球太妙!无怪乎历代制壶艺人对掇球壶潜心研究,如痴如醉。

  稍晚于程寿珍的俞国良,素以技艺高超著称,他的掇球壶也只是更接近“友廷掇球”。后人仿制掇球者,至今无出程寿珍之右。

  掇球的三次演变证明了中国人在创作力上实则很有天赋的,能够某种艺术发挥到极致,每一次的改变掇球壶都能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但无论怎么变掇球的精髓仍在,仍是经典的三球叠加!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