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8 来源:紫砂之家
“明针”还是“明甄”?
宜兴是陶的古都,宜兴紫砂名扬天下,宜兴人以制陶为业,制陶成为宜兴经济支持的主力军,制陶人尤以制壶者居多,制壶工具繁多,其中有一种工具叫“明甄”。但这个词的写法一直困扰着人们不知何时何人把制壶工具“明甄”的甄写成了金字旁的针。但我觉得应该写成“明甄”。
话得从2008年说起。当时宜兴紫砂陶官方网站刚成立不久,我在网上闲聊时熟悉了管理员周文荣先生,他对紫砂颇有研究,爱壶极至。他发贴问我一个有趣的问题,制壶工具“明甄”两个字的写法,我回答习惯上我们写针线的针,他又问“明针”明明是用牛角片磨制成的,怎么会有金字旁呢?是啊!我一时语塞,我时常思索着、询问着、关注着,有一天我在洋渚老街上买工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艺人范敬亭告诉我。
“明zhen”的“zhen”应该是很难写的一个字,他用手比划着,写出了“甄”,我觉得好奇,也不太相信,一个老头怎么知道这个字的写法。他兴奋地说起明甄原产地在常州湖荡桥牛塘镇,据传明朝朱元璋时期常州的湖荡桥是很有名的宰牛场,所以有大量的牛角,当时牛角是用来制作梳子、皮带、漆匠用的角抄,后来有人用来制作制壶工具的明甄。为了了解事实真相,笔者曾于2009年春乘公交车,几经周折找到了明甄原产地常州市湖荡桥牛塘镇老轮船码头190号专门制作明甄工具的王汝林老先生了解情况,他虽然80高龄,但是很键谈。
他还向我介绍了明甄以外的一些知识。比明甄厚三到四倍,一头厚一头薄的叫角抄。一头小,一头园的叫线尺等等。我还询问了庄桥大树村专制明甄的王庆荣(他是解放前跟浙江绍兴彭老三学艺的)的儿子王黑大,同时我还拜访了牛塘庄桥六家村39号制明针的第四代传人王春耕老先生,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明甄”这个字的说法,后来人们为了方便就写成了“明针”,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明甄”批量是卖给宜兴丁山南货店吴汝根老先生经销的,当时店面在蜀山老街的三间店面的朝南。后来蒋洪汝,邵永棠等也相继经销明甄。
汉语言文字,几千年下来,其词又有扩大了,缩小了的,转移的,我们要了解和正确使用它,只能请教工具书.《字源》上“针”写作“箴”是形声字,“竹”为形,“咸”为声,针的本议,指用于缝衣服的工具,唐魏征《九成宫醴泉铭》,什不屡加,滕理犹滞,自然针在现代词中又广泛了,如:枪膛里发的子弹叫“顶针”。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
但无论怎么说,似乎与“明针”在制壶的作业无多联系。“甄”字从《字源》上查阅“甄”有两种意思,一是姓,二是审查鉴别、甄别,我又从百度、谷歌上查阅“甄”还有第三种意思,即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而明甄的作用,犹如漆工对家具打磨,使家具更加光滑细腻,圆润而日臻完美,一把紫砂壶经过明甄光刮后,壶面光亮,泥门紧密,方可算一个工序完成,那么“明甄”为什么被写成“明针”呢?大概是“甄”字比较生僻、难写,再加上当时制作工具的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就用“针”代替了“甄”,沿用至今!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