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6 来源:紫砂之家
辛辛苦苦养了好久的壶,忽然壶盖摔了,真是心疼又矛盾。剩下身筒还能用,但就是看着太别扭;想要再配一个,可是……
曾有壶友抱怨,说:我买的壶,不小心把盖摔了,去找做壶的艺人,谁知道竟然不愿意给我配壶盖!我花钱买你壶,你凭什么连个小小壶盖都不帮我补?
是真的不愿意吗?我们拿这个问题去问了一位工艺师,才知道原来别有玄机。来看看她是怎么回答的(工艺师陈丽英原话回答整理):
这样一看,就不能理解啊。你为什么能做整个壶,不能做一个盖子啊?其实如果了解到里面的一些秘密就知道了。
一、收缩问题
陈:紫砂壶从制作到完工的过程当中会经过很多次的干湿、收缩。我们在做这个盖的时候是跟壶同期做的,同期做,同期收缩,所以这个盖整进去正好,包括后期烧成之后的整理,都是正好的。如果壶完成了之后再单独从泥做的话,这中间的收缩程度跟身筒的收缩程度是不一样的,没办法掌控。
这是朱泥做的同样款式同样大小的两把壶,左边烧制完成,右边生坯,收缩明显
即使知道泥料的收缩率,你假如说用卡尺来量,我这个泥性(紫泥)收缩是12%,我知道,那么我在量这个坯体的片子的时候,放大12%对吧。你觉得你放大这个12%是精准的吗?如果你觉得已经精准了,但是你在拍打泥片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丝一线的来去。这个“来去”就决定你这中间是否晃荡,是否大小偏差,这个就很难掌握了!
所以说有的时候会为一个贵重的壶去配一个——那个《紫玉金砂》(一部以紫砂壶为主线的电视剧)里面,那个小和尚(主角),配几十个盖去烧成这个坯——这个功夫比做一个壶还难。
所以有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做一个盖。
二、颜色问题
陈: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算同一块泥,在不同的温度下,烧成的颜色也会不一样。做的时候,盖子和身筒是套在一起收缩的,温度刚刚好,窑的气氛也刚刚好,它颜色是一样的。如果说下次我重新把这个泥,还是这个泥,做这个盖子,刚好放的窑的位置不一样了,壶放的位置高低也有不同,里外也有不同,它进入窑的气氛就不一样了,出来的盖子也会颜色不一样。紫砂泥是纯原矿天然生成的,每一块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烧结的时候体现的杂色不一样。所以即使配上去正好了,千载难逢地正好了,出来的颜色不一样还是不舒服。
就算在同一个紫砂壶上,烧出来没用过,发现壶上有个问题了,我去补补,同样的泥啊,我去补补,然后再进去烧,这边补的还能看出来。更不要说一个盖子了!所以这个里面很多因素制约,很难单独做这个盖。
小知识:
目前常见的有电窑和推板窑。
电窑顾名思义,用电,对于温度掌控更精准,能烧制一些推板窑所达不到的特定温度。缺点是,烧制价格更高,另外气氛不如推板窑好(全封闭,氧气供应没推板窑足)。
推板窑,燃料为天然气、煤气,烧制价格相对低,烧窑气氛好(半开放,氧气补充充分,能充分还原紫砂中的铁),缺点是温度不稳定,不如电窑容易控制。
从烧壶经验来看,一年中有两个时间段的推板窑窑温是最不稳定的,一个就是刚开年的时候,由于年前就已经歇业,长时间的冷却使得营业后温度启动缓慢,窑温通常偏低一些。另一个时间段就是夏天,夏天制壶者效率低,产品少,窑位经常放不满,但是总温度还是那么高,平均每把壶吸收的热量就会增多,导致温度过高。
所以我们的同一款壶有时候颜色会偏深一些有时候偏浅一些,都是窑温影响的,但都属于合格产品。一般来说,窑温低则颜色浅一些,窑温深,则紫砂相对颜色深一些。
问:可是壶缺了盖终究还是遗憾,看着心里也不舒服。如果如果不补盖,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
陈:一般来说,我会建议壶友什么呢?假如说你这个盖子打碎了,现在有很多后期的工艺,比如锔啊,锔钉,包金包银啊等等。这也是给它加上一点奢华的残缺的美。我也做过很多,包括书画家合作的壶一不小心嘴碰断了,或提梁断掉了,都可以弄,我这就有几把包银的。
小知识:
【锔壶】
锔壶原是用于修补残破器皿的民间技艺,明清时代,有些人就开始把品相完好的紫砂壶特意装上独特草籽,倒入涨水,匠心分割,按照碎壶者意愿撑裂,再请锔匠锔好,并锔出特定的图案,以此来把玩和炫耀。
锔紫砂壶是有讲究的,一般1厘米有3个锔钉最为适合,锔钉要根据茶壶的裂纹形态来打制,最小的铜钉只有2毫米,锔钉的大小、排列及钻孔的深浅都有严格的讲究,一般锔匠都有3~4种规格的锔钉,有些紫砂壶的质量不好,壶壁不一样厚,最薄处只有1毫米,钉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时可能会被打穿,不过没关系,只要把锔钉的脚加长,在壶内铆上,这样既不漏水,还增加了锔钉的抓力。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