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8 来源:紫砂之家
到底是“明针”还是“明甄”?
宜兴是陶的古都,宜兴紫砂名扬天下,宜兴人以制陶为业,制陶成为宜兴经济支持的主力军,制陶人尤以制壶者居多,制壶工具繁多,其中有一种工具叫“明甄”。但这个词的写法一直困扰着人们不知何时何人把制壶工具“明甄”的甄写成了金字旁的针。也有人觉得应该写成“明甄”。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明针?
紫砂明针是紫砂手工成型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明针"是宜兴紫砂壶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明针的主要功用,就是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修整,刮平...)等动作。古时紫砂艺人曾用一句话来形容明针的作用和工序特性。“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
紫砂明针的典故: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个制壶艺人正在赶制几把茗壶光坯的时间耗费了他大量的功夫,光了又光还总是不满意。那一天,他坐在泥凳边拿起一把壶坯准备光身,他的妻子正好在旁边梳头,一只插在头发间的发梳在桌旁,他以为是明针就拿起来用,因为这个发梳是牛角做成的,长期梳发已很光滑加上又软又高弹性使得壶体很是光滑。从此做紫砂壶都知道牛角制作的各种明针来光坯是最佳之物。
紫砂明针的功用: 明针作为精加工的必要工具,能将泥料、成型、烧成三者结合,产生宜兴紫砂最特殊的工艺表现能使壶体表面,虽不像瓷器的施加釉料,就能富有光泽。先将坯体表面的粗泥粒子,向坯体里挤压,使泥浆浮出,从而形成一细腻的表层,让坯体表面光入明鉴。而坯体内部保持紫砂体表面泥层之下,因未经加工,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的堆积,使坯体内保持紫砂特有的疏松间隙,经过烧制后,则壶体产生一定得气孔。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明针可使壶面光滑,壶内结构气孔增多,表面光滑。 明针功夫是最考验工手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那么问题来了: “明针”是用牛角片磨制成的,怎么会有金字旁呢?
“明zhen”的“zhen”应该是很难写的一个字,说起明甄原产地,在常州湖荡桥牛塘镇,据传明朝朱元璋时期常州的湖荡桥是很有名的宰牛场,所以有大量的牛角,当时牛角是用来制作梳子、皮带、漆匠用的角抄,后来有人用来制作制壶工具的明甄。
其实是后来人们为了方便就写成了“明针”。
汉语言文字,几千年下来,其词又有扩大了,缩小了的,转移的,我们要了解和正确使用它,只能请教工具书.《字源》上“针”写作“箴”是形声字,“竹”为形,“咸”为声,针的本议,指用于缝衣服的工具,唐魏征《九成宫醴泉铭》,什不屡加,滕理犹滞,自然针在现代词中又广泛了,如:枪膛里发的子弹叫“顶针”。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
但无论怎么说,似乎与“明针”在制壶的作业无多联系。“甄”字从《字源》上查阅“甄”有两种意思,一是姓,二是审查鉴别、甄别,“甄”还有第三种意思,即制造陶器的转轮,制造陶器,而明甄的作用,犹如漆工对家具打磨,使家具更加光滑细腻,圆润而日臻完美,一把紫砂壶经过明甄光刮后,壶面光亮,泥门紧密,方可算一个工序完成,那么“明甄”为什么被写成“明针”呢?
大概是“甄”字比较生僻、难写,再加上当时制作工具的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就用“针”代替了“甄”,沿用至今!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