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0 来源:紫砂之家
唐诗词中,有两首是歌赞阳羡茶的。一首是唐玄宗天宝七年进士李嘉祐写的“阳羡兰陵近,绿茗盖春山”,这是茶史中最早出现阳羡茶的纪录。另一首是玉川子卢全的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花不敢先开花。”以后关于阳羡茶的诗词传世,降至宋、元以后,阳羡茶虽已不入贡品,但在江南文人学士的诗词中确是百花绽放。
高启为倪云林画的义兴山题诗:“铜官结秀色,都在图画间。”后人在诗词中不仅有写到茶,也有写到紫砂茶具。
李霖灿先生对于历史故事画的论述值得我们好好思索推敲。他说:“这些历史画迹,有不少是当日的实情写照。等于是在汉、唐、宋、元时代,为我们拍下了许多重要史记照片。试想这些对我们该是多们珍贵重要。”
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几位吴门画家的茶事图画。
第一 唐寅(1470~1523)《事茗图》
唐寅 事茗图
图上画出的是一个远离市井、坐落在奇石大树间的茅屋,屋前溪水潺潺,远处云雾濛濛、屋内迎门放着一张条桌。从桌上放的一碗茗茶和一个提梁带盖壶看,伏案而坐的主人是一边读书,一边品茗,此中乐趣,请先读唐寅题在画上的一首五言绝句:“日常何所事,茗碗自“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这个卷子,纸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卷前引首有文征明写的画名“事茗”二字。可见唐、文二人的乐趣是在这个“事”字上。所谓“事”,是包括有茶品和人品的。
第二 文徵明(1470~1559)《清阴试茗图》
文徵明 清阴试茗图
明嘉靖七年(1528),因“桐城会宜兴王德昭,为烹阳羡茶,写此清阴试茗图并系一律。”这首诗不仅是主客二人对坐的古树烟迷中,持碗品茗,吟哦新作的写实,而且还道出了“清阴试茗”人的心声和乐趣。其诗曰:“地垆相对语离离,旋洗沙瓶煮涧澌。邂逅高人自阳羡,淹留残夜品旗枪。枯肠最是搜诗苦,醉眼翻怜得卧迟。不及山僧有真知,灯前一啜愧相知。”王德昭是宜兴名茶博士,诗中的“沙瓶”便是紫砂茶壶。可惜,此幅画仅传闻收藏于瑞士,还看不到图像。
第三 仇英(?~1559)《松溪论画图》
仇英 松溪论画图
画面上是在一处古树掩映下的平坦如案的巨石上,主客二人席地而坐谈论着。看来是细细探讨,还不是“浪言茗战”。再从二人身侧远处放着孤零零的一把提梁带盖壶和那边古树间一个童子看着火炉上的汤瓶以及蹲在溪边洗涤或汲水的模样看,主人的品茶似乎已经结束了。这幅画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第四 王问(1497~1576)《煮茶图》
王问 煮茶图
图上画一老人席地坐在竹炉前,用心注视着炉上的提梁壶。炉前地上还放着火夹。老人后侧放着两口储水的大缸。最有意味的是,王问把竹炉安排在老人读书的长方毯子前,毯上有书、有砚、有水盂和香炉。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煮茶生活,或许就是画家王问煮茶生活的自我写照。因此,我们在图上读到的几件茶具当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作品无疑,此画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第五 陈洪绶(1598~1652)《高贤读书图》
陈洪绶 高贤读书图
图上画出一位老人正端坐在一张巨石砌成的案前,右手指着放在案上摊开的书本,注目阅读。另外一位老人站在案子那边,专心听着他的讲读。毯子一端摆着一瓶梅花,花前放着一件平底带盖小茶壶。毯子另一端放着一件带盖三足罐形器,看他的样子,或是明人屠龙《考槃余事》中说的外出提炉中用来储水加热的锅形器。这幅画是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怀云楼主王己千先生的藏品。
读罢五幅美术作品,要说明的是出现在画家笔下的那几件茶具,还不敢说它们是出自宜兴窑紫砂壶,单就造型看,它们又与传世紫砂茶具有着惊人相似。所谓“相似”,辩证的看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为后出的紫砂壶具提供的样品;另一个是根据羊角山出土的提梁和壶盖以及明嘉靖年间南京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看,这五幅图中画出的确有紫砂茶具,只是没有说明罢了。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