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2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陶土依其优越的物理特性,可形成千变万化的造型,陶艺家们依其造型特点,将其归于四大器型:圆器、方器、筋纹器和花塑器。相对于圆器、方器和花塑器来说,筋纹器出现的时间最晚。因工艺难度大、成品精致美妙,备受藏家们的喜爱。
“筋”为“骨”,表现的是收勒之力;“囊”为“气”,表现的是鼓胀之力。筋囊壶的要求是:壶体内外皆为筋囊;筋囊构成须生动流畅;壶口与壶盖的筋囊要上下对应、连接严密。
董翰、时鹏《六瓣水仙花方壶》
紫砂壶初创明万历年间,故多沿用在唐代已成熟并盛行于金银铜锡酒具的筋纹形。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紫砂名家董翰是最早创制筋纹器的人。董翰是明代万历年间宜兴人,与赵梁、元畅、时鹏是继供春之后的“四大家”之首,他与时鹏(时大彬之父)所作的《六瓣水仙花方壶》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一把筋纹器。
六瓣水仙花方壶
明 · 时鹏
香港茶具文物馆庋藏
时大彬《瓜棱壶》
现藏美国三藩市(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瓜棱壶”,此壶呈淡黄色,砂粒隐现,壶式古雅,构思奇巧,制作精细、规整,为时大彬壶中得幽野之趣的佳作。壶身由十八条等距的纵向瓜棱纹组成,棱纹由底足直通壶盖与的子顶端,线条工整,精确舒展,壶盖不论从任何角度覆盖,所有棱纹都能和身体贯通吻合。
时大彬瓜棱壶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
李茂林《菊花八瓣》
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材质为紫泥调砂,颗粒隐现。鼓腹,近壶颈处则微敛。截盖,俯视犹如一朵盛开的秋菊。壶底四周有四只如意矮足。流、把安排得体协调。八瓣菊花等分为16条筋纹线,凹凸相间、分布均匀,棱线延伸至肩、颈、盖,上下一体,对应吻合。造型工整,稳健优美。底印“李茂林造”。《阳羡茗壶系》载:“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与他同时的董翰“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菱花式”也是筋纹器,可见筋纹造型在茂林时代已出现,因此,这把菊花八瓣壶是早期筋纹器的一件代表之作。
李茂林菊花八瓣 香港茶具文物馆
陈鸣远制南瓜壶
壶作七棱腹,卷叶成流,流口一任自然,瓜藤作壶柄,蜿蜒灵动,瓜梗作盖钮,挖中空而显秀巧,南瓜造型活灵活现,浑然天成。一边刻“骨清肉腻和且正,摘苏句。鸣远”并钤“陈鸣远”篆书印章。书法铭文雅健,有晋唐人风格,印鉴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陈鸣远制天鸡壶》相同。
陈鸣远制南瓜壶
陈鸣远《葵花八瓣壶》
陈鸣远葵花八瓣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陈殷尚《菱花式壶》
殷尚据史料记载乃清乾隆时紫砂名工,工艺精湛,尤善筋囊器,虽传器较少,但有见世者必属精品。工治砂壶,制作精细纤巧,运线简 练流畅。南京博物院藏有殷尚“水仙花瓣壶”一具,壶身为六瓣水仙 花造型,六片花瓣收缩成口,与盖纹密合,不失毫厘,雕蕾为钮,三 弯长流……底钤“殷尚”篆文方印,此壶《宜兴紫砂》和《宜兴紫砂 珍赏》两书均有着录。
陈殷尚菱花式壶 故宫博物院
陈殷尚《菱花壶》
陈殷尚菱花壶 南京博物院
顾景舟《宝菱壶》
这一作品在线条设计上的特点是等分和对称。“宝”是珍贵之意,“菱”指古代的菱花镜。俯视这壶的壶盖形状就像古代铜镜菱花镜,壶的身筒是等分的,壶盖平面里面也有个小一圈的菱花形状,增加了壶盖的层次感。壶身菱形形状的线条与壶盖相互呼应,壶的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在形状上相互呼应。壶盖、壶身、圈足三部分的线条因为菱形的分割,虽短却不显琐碎,线条多并不繁复,倒是层次感更强。宝菱壶选料考究,顾老生前所制极少,格外珍贵。
顾景舟 宝菱壶
顾景舟《菱花壶》
顾景舟 菱花壶
范大生《合菱壶》
此壶立面菱形,上下对称,交错相映,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纵线分割为六个等分菱花瓣,壶身腰部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产生动感,不同凡响。壶盖上置一壶钮,相互置换吻合贴切,盖内钤“大生”楷书印款。上饰四组菱线,与壶身上下对接,根根线条,毫厘不差。壶把由方菱线构成,简朴大方又便于提壶使用。该壶比例恰当,线条清晰,造型典雅,实为匠心独运之杰作。香港茶具文物馆有收藏同款作品。
范大生合菱壶
唐凤芝《蜂菊壶》
唐凤芝蜂菊壶
何道洪《菊叠壶》
“筋纹器”在壶艺中既具造型,又具装饰的双重功能,虽只有线与面的组合,但要将其制成“居静而不拘谨、尚险而不激厉、绮靡绝非媚俗、周正绝非呆滞”并“气脉通连、放逸生奇”的境界,就不是一般的衍形表意了。“何道洪制叠菊套组”以菊花为造型主脉,采用壶、杯重叠蓄势形成主体的具象韵致。此套组制作上可谓险关重重,线面的吻合、泥料在成型中的软硬把握、坯体在干燥中的收缩协调和烧成洪的定格一致等要一一成全其美,是一件挑战制壶工艺难度之作。
何道洪菊叠壶
筋纹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艺术风格。这12把馆藏级的筋纹佳作无论在神韵上还是在体态上,都堪称一绝。将筋纹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线条宽容得体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重量级馆藏臻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