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器相比圆器更难做。是因为方器中角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钝角、大圆角的处理,非经验老到者不能为。2016年12月12日在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神采璀璨·翦淞阁文房韵物志专场上:传香壶以3450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陈鸣远作品的拍卖纪录,也刷新了紫砂方器拍卖的纪录。方柄,方流,下承四足。紫泥蕴藉翰墨书香,文人风雅,尽萃于斯。陈鸣远在底部用行书自铭:“令我胸中书传香”与“鸣远刻款”,以及“陈鸣远”、“壶隐”。陈鸣远引用“令我胸中书传香”自铭其壶。既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修养,也表达了对茶能启迪文思之感,也流露出对自己制壶技艺的自信。从时间溯源,史上第一把拍价千万的方器,便是顾景舟大师的藏六方壶。2013年北京艺融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顾景舟大师的藏六方壶,以人民币1782.5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史上第一把拍价千万的紫砂方器。此壶壶身由六面围合而成,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表面光润,没有半点装饰,棱角分明笔直,显得十分庄重大方,质地温润细腻,握在手中柔和舒适。玉露诗文套组是顾景舟青年时期的力作,整壶方中有圆,色泽紫润,隐隐铮具古意。一套五件,一壶四杯,是原配原作,均取材于古代食器——“簋”。壶与杯设计精雅巧妙。壶身正面镌“玉露”,出自李商隐的《 辛未七夕》 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原指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引申含义为短暂、美好的事物。背面刻“花气接云烟,煮茗草堂前。阶下独行鹤,避烟飞上天” 。此器出自闽南,出土时壶嘴与盖子口沿俱残,壶胎砂质坚致,掺以五色砂泥,色彩斑谰,极具视觉美感。胎质精细,色泽光润, 包浆自然。体型精致小巧,壶盖上隆近半圆形,茶壶壶底平整,假圈足中留出四个犴门,以虚空间破沉闷感,形成虚怀若谷之意。壶钮作桥形,上方镂出长方孔,与壶的底足遥相呼应。器形敦穆稳重,中束腰带纹,壶钮、底足亦饰方线圈束。壶底行书铭文曰:“一壶清茗,万卷藏书,明窗净几,其乐蘧蘧。”署款“廉斋”。笔韵雅致,书卷味十足,文字风格细丽娟秀,有晋唐风格,灵秀清逸之中不失遒劲古韵。此壶六面铺砂,壶底落黄养辉所刻“景舟制匋”四字款,壶腹弧度婉转自然,莲瓣状矮墙围绕成帽檐状,以六方形壶盖为中心相互衔接,各个部分衔接自然贴切,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壶把中间有一凸起作为点缀,壶嘴更具特色,如同一鸭嘴。出水孔居于上,增加趣味性。壶的整体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美感十足。此种壶型为方器,具有方中藏圆的效果,线条明朗简洁,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壶呈方敦式,方口嵌盖,三弯流,壶口微束,鼓腹,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口足饰以回文印花,雍容华贵。泥色纯紫,细密如绸缎,通体纹饰,腹一面金银彩描绘山水,另三面金彩篆书乾隆御题七言诗,相得益彰。诗云:“御制 花港观鱼。锦梭不籍天孙掷,练影中堆万簇云。设与水仙作春服,天边风月傲清华” 。足内“乾隆年制”阳文篆书款。此壶壶身、曲流、环柄、圈足均以四方侧角构成,实为八方。从钮上分布自上而下的八根线条将壶分成八个块面,四个弯角与壶身、盖面既协调又稳重。圈足八方四凹更使壶整体显得精巧灵动。顾老光素器尽皆擅长,这件方器扛鼎之作可见一斑。此壶原为清末收藏大家龚心钊(1870-1949)旧藏,为龚氏丁卯年(1927)购自日本,是龚心钊极为重视的珍藏之一。全器调砂,望似梨皮,宝光焕然。师法四方汉缾(瓶)形制,以四片富曲度的泥片镶接而成,造工甚精,壶钮方圆玉润,大方得体,钮座、盖沿、壶颈等细处线条转折一丝不苟。此壶刚正有型,有浩然之气。泥料掺砂、精心调配,为朱红撒金,内含黄金点状之砂,色彩丰富,颇见功力,赏心悦目。壶身乃六片镶接而成,壶盖也为六边,流、把亦化圆为方,钮、盖、把、流、身、底全部线条均衡,棱角分明,线条硬朗,张弛有度,开阖得宜,于从容和谐中将紫砂方器的阳刚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十年拍场沉浮,以上十把壶脱颖而出,向我们大展方器之美!而细心的壶友会发现,以上十把壶多出自顾景舟和陈鸣远大师之手,这也更证明了他们乃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师。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壶友们别忘了点赞+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哦!
©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追责,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