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型历经数百年,时有创新。柿子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造型创意源于常见的柿树果实,既有写实的花器之作,又有写意的光素之作,不管何种形式,在紫砂大师手中皆成经典。
秋柿子甜而不腻,性寒凉,民间取柿谐音,寓意事事如意、万事如意,又象征着收获,是传统吉祥文化的代表之一。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俞国良又名祖琳,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湖南巡抚吴大澂,及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历来被视为紫砂珍品。壶呈圆扁状,柿蒂为钮,全器温润洁净,生动自然,功法细腻,非良工不能为。冯桂林,民国时宜兴紫砂名工。技术全面,善制各款砂壶,花货、光货皆能。造型准确,运线匀挺,风格独特,构思奇妙。常与跂陶合作制壶,由桂林造壶,跂陶镌铭。署款通常用“桂林”方印,多钤于壶盖。此壶作平盖柿子状,壶身圆鼓饱满,形象逼真。一面刻“饮且食兮寿而康,潄石制”;一面刻“跂陶氏橅古并镌,吴氏”。铭文:一面“中华民国廿五年初,六月出巡过宜,选此奉赠。健峰先生以为纪念。丁超五谨识。”另一面“味余诗思,宜兴吴德盛出品 跂匋。”裴石民,原名德铭、云庆,有“鸣远第二”之美誉,曾在上海先后为多名古董商专事仿古,颇负盛名。仿陈鸣远的作品甚多,精工细作,几可乱真。吴云根,曾用名芝莱。善于在传统题材上创新,他的作品饱含文人理趣,功力深厚,技艺精湛,为一代宗师。朱可心制巧色柿子壶”依然以象形柿子为造型,选用紫泥与段泥这两种不同色泽的泥料制作而成。壶身为扁圆柿子果实状,带筋纹纹理。柿蒂为盖,壶嘴、壶把均以柿树结节处理,使整器浑然一体,形态逼真。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宜兴物产会组织的单位送展一批紫砂器,其中范大生的大柿壶在赛会上获头等奖。▲范锦甫 翻盖柿子壶
“大生壶”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声名鹊起,时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范大生父亲为范生大,范锦甫、范承甫为范大生之子,范氏家族三代艺人制壶,基本上都落“大生”印款,曾名噪一方,尤其是范大生创作了许多传世佳器。束金寿(1894-1952年),宜兴蜀山人。1921年进入"利永陶工传习所"学艺,与壶艺名家冯桂林、郭其林、储铭同为制壶班艺徒,师从程寿珍、范大生等名师。紫泥胎,壶腹作浑圆的四瓣柿子状,形态饱满,寓意硕果累累。流把的塑以结节老枝,嵌入式口盖,以一卷翻卷柿子叶装饰壶盖周边,生动逼真。壶腹刻字:“香沁诗脾,苦透新芽。泉石刻”,反面镌刻梅花,题字“南枝初放,泉石刻”,盖内落款“金寿”。 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龙溪山人,时称“洋桶王”。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20岁后即以制作紫砂洋桶壶崭露头角。其严谨制作,精湛壶艺得到壶界人士一致推崇,并荣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大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蒋蓉等名家,积极探索创新,集各派技艺之长,成为紫砂陶瓷艺术4个现代风格代表之一和现代陶艺名家。壶身一捺底,筋纹,弯流,圆把,压盖。壶流、壶把饰以柿树结枝,盖面柿叶内翻,钮为柿柄,形态自然亲和,颇有自然风韵。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先后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裴石民,并深造于中央工艺美院,形成了壶艺界乐道的“何式风格”。此壶器身以秋季果实柿子为形,柿蒂为盖,钮和把、嘴皆以柿树老枝成型,尤其壶把上的树疤做得十分逼真。大师柿子壶各有千秋,各有气韵。柿子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果实,经过制陶艺人精细制作,惟妙惟肖,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熟透的柿子红润饱满,给人以硕果累累、红红火火的感觉。新的一年,也祝壶友好运自来,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