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中国画上,文人雅士们总喜欢在上面题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趣。如八大山人题画诗多机锋禅语,郑板桥则睿言智语,信手拈来。
画不尽意,益以妙句,好诗好句则可达锦上添花之感,同理,文人也常常会在文玩器物上刻刻写写,画画拓拓。
其中,紫砂刻绘,具备书法、绘画、金石、文学、雕刻等诸多元素,更受文人雅士追捧。
从苏东坡、董其昌到陈曼生等诸位大家,他们在器物上刻绘诗词书画,于无声中彰显博大,使器物有了灵魂。
紫砂随字贵,字随紫砂传。有以诗句表达其志趣的: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松涛烹雪,竹影清风,花笑嫣然,一席茶垫,三五好友,好不快活!
有以壶为纸,以刀为墨,几番下笔落刀之后,一幅幅松鹤延年图、梅兰竹菊图、老翁醉酒图等呼之欲出,跃然壶上。
有经世致用、明道宗经的警世格言:
『君子之立身也,修养为工,正诚为用』
『且饮且读,不过满腹』
『眼里红尘无垢净,壶中弱水有炎凉』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无一不透露出哲人的洒脱和冷隽。
有将书与画结合,珠联璧合,于紫砂之上,如一面绘有童叟嬉戏图,又有陶渊明《归去来辞》中诗句:『乐夫天命复奚凝』,趣味横生;
一面绘有『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另一面则为老翁持扇纳凉图,优哉游哉;
一面为一
葫芦僧,背面则配诗词『意静似水,心闲如云』,飘逸洒脱,意境高远……
更有诸多如清心、禅茶一味、即心是佛、惠风和畅等玲珑剔透的词语,简约而不失禅味。
其实,在紫砂壶承制作的诸多环节中,刻绘实为至难,每一刀都马虎不得,它要求创作者对中国画、篆刻均有深刻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以刀为笔,在紫砂胚上一气呵成,画面的线条、布局、意境,皆是考验。
刻绘的美,不仅在于独特的运刀技巧,还在于其中蕴含的各种寓意。当这些书画出现在壶上时,器物便有了文化的意味。
紫砂刻绘,以线条作表象,骨子里是以善美之端做着心灵的道场,怎一个『雅致』概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