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投资市场跌宕起伏,印证了一句真理:投资有风险,上船需谨慎。
当然,投资行为除了追求财富,也是资产配置理念的表现。而能否跑赢通胀,如何更准确地将资产分配到不同的篮子里,还需要紧跟时讯和环境,去估计未来潜力。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很多人越来越青睐艺术品收藏 —— 一个相对更加稳定安全的资产分配方式。▲刘銮雄以3924万美元拍下保罗·高更名作《清晨》香港富豪刘銮雄喜欢收藏名画、瓷器和红酒,一直把艺术品当做投资来经营,也是是全球十大收藏家之一。其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艺术品方面的投资远超过200亿港元。“初买的时候,都觉着无所谓,只要东西好,漂亮,买得开心就好。现在发现这些东西(艺术品)涨得吓人!30年前,100万元至200万元买入的一件瓷器现在要4000万元至5000万元一件,买写字楼也涨不了这么多啊!”
2、王健林:分期付款买艺术品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字画。1992年,著名画家傅抱石的家人找到王健林,开价800万出售傅先生的代表作《龙盘虎踞》。“在当时800万都可以搞房地产了,但是我看了,知道这画以后是绝对不可能再有了。”王健林当即决定下手,800万对他而言也有压力,于是准备分四期两年付完。傅先生的家人觉得时间太长,最后降低到650万,一次性付清。
▲王健林收藏的傅抱石代表作《龙盘虎踞》经过几十年的收藏,王健林拥有的书画收藏已达上千幅,据估计,这些画作价值上百亿元。在艺术品市场上,刘益谦绝对是算是花钱最多的人。1992年当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兴起后,刘益谦就开始介入艺术品收藏市场,1993年起就在拍卖市场大量买入艺术品。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珍品几乎都被他买下了,包括王羲之的《平安帖》、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吴彬《十八应真图卷》、齐白石《可惜无声册》、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等国宝级作品,数量与质量足以与很多国家博物馆媲美。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刘益谦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投入的资金至少有五六十亿元。2005年其花费500多万元的黄庭坚《砥柱铭》,2010于保利春拍以4.368亿元成交,赚了4亿多。
▲2010年黄庭坚《砥柱铭》拍卖价为4.368亿元不到2000万元买入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于嘉德拍卖以4.255亿元成交,又赚了4亿多。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成交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创造的回报率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80%的富豪会将30%的资产配置为艺术品。艺术品为何成为资产配置的优选,与其本身特性分不开。
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还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收藏艺术品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身份名片,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对于有相当专业素养,以及有纯艺术审美需求,又或注重家庭艺术氛围的人,都喜欢参与艺术和收藏界的朋友圈。艺术品收藏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只要艺术水准达到一定的高度,相对的一定会有升值的潜力,是作为投资的好选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艺术品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投资性质。艺术品的唯一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艺术品精品,其价值会越来越高。其作为资产组合配置是非常不错的选项。艺术品资产适合家族传承。马未都先生曾说“只有艺术品,才能富三代”、“我搞收藏这么多年,见过唯一贬值的东西就是人民币。”。艺术品作为固定资产,作为“传家宝”,也是中国传统的传承思想。相对于人民币的贬值,艺术品收藏的保值增值功能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物以稀为贵,这也是欧洲大家族传世遗产中一定有大量艺术品的原因。有人说“文化艺术品市场是后投资时代的另一座金矿”。但对于收藏,除却文化传承与保护,我们还要辩证来看。就如紫砂壶来说,其使用人群可大致分为四类,或为饮茶实用,或为文房鉴赏,或是居家装饰,或是博古收藏。因为目的不同,壶友买紫砂壶的偏好也不同。目的为收藏,一则藏品对主人有意义,二则为不断升值可作一种投资;纯属喜欢时,也可随时上手把玩品味。不论是作为兴趣爱好,还是资产升值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相对的生活方式,乐趣与意义外人不足道。当然,无论如何,对于投资来说,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关于收藏,能超越“物役”和“物累”,而又有所得,才是正解。而人人非土豪,对于高额天价的收藏虽可望不可即,但是按自己的实力,合理分配投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祝大家藏有所乐,藏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