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明万历年间人,著名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时大彬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最大和影响力最久的制壶高手。他对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和铭刻,都有较高的造诣,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围身桶和镶接的凭空成型的技术体系。“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还推时大彬”、“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宫中艳说大彬壶”等诗词,无一不是对时大彬高超制壶技艺的称誉。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千载一时”时大彬,他带出来的徒弟自然也是能工巧匠,壶技不凡。徐友泉,明万历年间人(公元1573-1620年),名士衡。据《阳羡茗壶系·名家》记载,其父是时大彬朋友。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赋,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壶盖与壶口能够密不透风。他所制的长爪兽的形态,亦是仿青铜器的形制,特别有古拙味道,非同凡响。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李仲芳,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制壶名手李茂林长子,为时大彬第一高足。制壶造诣很深,所制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秉承家传与师授,融汇贯通,自成一家。与时大彬、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阳羡茗壶系》载:“今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即世传“大彬壶”都由李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款式。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欧正春,明万历年间人,时大彬弟子。精花卉果物造型,善于制作花器。根据相关史料推测,欧正春可能与欧窑创始人欧子明系同一人。明代中早期,欧窑仿制钧窑制品,时享誉盛名,而后又仿哥窑、汝窑等官窑制品。因其最早仿制钧窑制品,故世称宜钧。
欧窑所制器物,也是宜兴窑最早有记载进入宫廷的,对宜兴陶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蒋时英,字伯荂,明万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人(1582-1641年),原籍安徽婺源。初名伯敷,后客于陈继儒时改名时英,明代制陶工艺家,时大彬弟子。其作品流传罕见。蒋时英紫砂方壶乃蒋氏晚年作品。壶体造型独特,方体,觚稜肩,平盖桥形钮,短直流,壶腰有一周凸棱穿于曲柄,方圈足。姜黄色砂泥,壶底刻楷体“天启五年,时英作”七字款。器型偏高壮,棱角分明,给人以挺拔硬朗的气势。蒋时英作品坚致不俗,其壶样由鉴赏家项墨林定式,世称“天籁阁壶”。邵文金,又名“亨祥”,明代万历时(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原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阳羡茗壶系·雅流》记载:“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民国.李景康、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正传》记载:“吴槎客和张叔未诗,有句云:勇唤邵文金,渠帅在吾握。其制作为士大夫珍赏,于此可见。”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七年至清顺治四年间人,邵文金胞弟,时大彬弟子。文银传器,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著录有:“碧山壶馆藏紫砂中壶二具,式度相同,淡墨色、身形微扁、肩圆、四旁光泽、底平、……底有篆书阳文方印曰“邵亨裕制”。《阳羡砂壶图考·正传》记载“大彬精制壶,而邵文银兄弟独得其秘,文银所制壶间以亨裕署款,后摹仿者多”。陈光甫,明代天启、崇祯间(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能仿供春、茂林、大彬之传器,被时大彬视为“入室弟子”,是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陶艺人。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陈光甫,仿供春、时大,为入室。天夺其能,早眚一目。相视口的,不极端致,然经其手摹,亦具体而微矣。”紫砂陶艺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在技艺的传授上,和其他门类的工艺一样,是师传徒承,遵循手把手、面对面的古老的教习方法。感谢众多的紫砂大家将手艺无私传授下去,才有了现在这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紫砂大世界!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