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一句话包含了茶的苦、涩、甜三种味道,但你知道吗,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茶,亦有五味:苦、涩、鲜、甜、酸。
那这苦、涩、鲜、甜、酸的五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茶叶中的苦味,多来源于咖啡碱,并与花青素以及茶皂素共同构成的。其中,咖啡碱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一般在1%~5%,是茶汤苦味的主要呈味物质。一般,茶叶种类和部位不同,嫩叶的咖啡碱含量要高于老叶。所以喝绿茶等鲜嫩茶,体会比较明显,而夏茶又比春茶含量高。茶汤中的涩味,主要来源于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酚中包含的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苦涩味和收敛性。收敛性又体现为,在品饮茶汤时,口腔中产生的收敛性的刺激感,更深来说是舌头表面的蛋白质被凝固而引发的收敛感,是一种物理性收缩反应,并不是味觉的刺激反应。但收敛性的涩味过去,同时也促成茶汤回甘生津的感觉。多酚类物质在茶汤中占水浸出物的10%~40%,它们析出的多少,与茶叶冲泡温度息息相关。沸水会增加儿茶素的析出,从而让茶汤涩味更浓。“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味协调且能迅速化开,苦涩后生津回甘,才是好茶。茶汤中的鲜味,主要来源于茶叶中的氨基酸。部分氨基酸还表现出良好的香气,如海苔,腥甜,紫菜气味等。鲜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有20多种,但并不都是鲜味,酸苦甜咸都有,其中鲜味为主的是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占比关系到茶汤的滋味,一般来说,茶叶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更鲜爽。氨基酸不仅让茶汤更鲜爽,而且还可以中和咖啡碱的兴奋刺激作用,让人更为镇静,并能够集中注意力。来源于茶叶中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包括单糖(以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最常见),多糖,寡糖,以及少量其他糖类。喝红茶体会比较明显。甜味不是茶叶的主要滋味,但是能够协调茶汤中的苦涩味,而可溶性果酸有粘稠性,能够提升茶汤浓度,茶味更丰富、更有层次感。但茶汤中的甜与甘是有区别的,糖类物质的甜更迅速、更直接,不会产生回甘、生津,平常说的回甘,是苦味过后才慢慢回味的苦尽甘来。酸味主要源于茶叶中含的多种有机酸,最高可达干物质的3%,主要包括柠檬酸、苹果酸、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脂肪酸、草酸等。茶叶中的酸类物质通过加工,大部分与其它物质如醇类发生酯化反应,剩余部分进入茶汤,起调味作用。此外,茶汤中还有咸味或醇味等,构成咸味的钾钠含量比较低,基本被其他滋味盖过,而醇味主要在茯砖、普洱茶等后发酵的黑茶中多见。所谓五味,其实是品尝不同茶类的味觉偏向,它是各类滋味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更喜欢哪种滋味,相应可以选择此类茶,可以说,只有茶叶中的各种呈味物质,协调左右达到一种协调与平衡,方是一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