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爱紫砂壶,不仅因为它是理想的泡茶工具,还因为它集造型,书法,绘画,刻篆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在紫砂壶的众多壶式中,石瓢绝对占据着王者的地位,在紫砂行内称作“跌不破的形”。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唐云旧藏大石瓢,以成交价3800万,加佣金4370万,成为至今难以逾越的“瓢王”。
此壶是紫砂泰斗顾景舟于1948年所作,此时顾老已步入中年,正值创作高峰。壶为石瓢式,阔口、短直流、环状柄。壶身一面刻诗文“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另一面刻 竹叶,书款“湖帆”。▲顾景舟制唐云石瓢 成交价3800万 加佣金4370万此壶器型敦厚古朴、气韵 深沉;书法若游云惊龙,银钩铁画、笔底春风;竹枝图灵动传情、 刻工利落稳健。诗画相衬、美不胜收,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竹为花中君子,欺霜傲雪,文士风骨。壶工艺精湛,色泽古雅,颇显文人雅趣,一如景舟先生本人,襟怀若谷、卓尔不群。百世垂范不足道,一蓑烟 雨任平生。这把石瓢再次印证并奠定了石瓢在紫砂壶型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历代名家对石瓢多有演绎,但每人风格各异,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都是以“三角美学”为基础。其中,尤以子冶、景舟、汉棠三款最为著名,堪称石瓢中的三剑客,各有风采。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应绍,字子冶,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景舟石瓢是顾景舟在陈光明满瓢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顾景舟记曰:“ 陈光明,字匡庐,小名润宝。中年以后,依其女侨遇上海。技艺较同辈精致,被同代艺人誉为二陈,即清初陈鸣远,清末陈光明。”陈光明,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原籍金陵,自幼侨寓蜀山,善作紫砂器,工艺精湛,格调高雅,是当时的名家好手之一。后陈光明随女儿侨居上海,曾与顾景舟先生同在上海【郎氏艺苑】仿古,景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上海仿古的名手里,手艺最高的,当数陈光明。”景舟款满瓢较陈光明款,壶身较为高挺,追求线性的流畅舒展。徐汉棠出身陶艺世家,1948年初中毕业后即跟随父母学艺,于五十年代初即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老师第一弟子。汉棠石瓢就是由徐汉棠所创作,他富有艺术天才,功底扎实,汉棠石瓢继承了顾景舟大师石瓢壶刚劲、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且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有力度,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几分浑厚,添了几分丰满,使之有骨有肉,温润可爱。线型上则采用直线与弧线的连接方法。壶身口沿下延基本为直线,再往下则与壶体弧线相连。壶嘴前段接近直线,后段则是一段反弧线相连,这样的处理使得壶嘴更有力度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每个爱壶之人,如果没有几把钟情的石瓢,将会是多么大的遗憾!有心爱的石瓢壶常相伴,与茶乐,与壶乐,则余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