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壶,更是被仿造的重灾区,到处可见“顾景舟”,但大师的壶,岂是谁想仿就能仿的。理性对待,不轻信编故事,克服捡漏暴富的心理,一般都不会入坑,因为有的“大师款”一眼假太明显了。这件仿品除了形制上对比可观呆板,还有最无法掩盖的就是壶底的刻款,可以看出其极力模仿顾老的笔迹,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壶底刻款与顾老真迹差距明显。一个人的字迹习惯是慢慢形成稳定的,整体风格在落笔上是连贯的,不会顿顿索索。顾老的此把鹧鸪提梁壶,是陪妻子在上海看病时所做,从底款所记也可看出。因当时并未携带印章,好友戴相明(铁画轩第三任掌门人)将家中所藏顾景舟仿鼓壶上的印款,用石膏拓下来,临时充作印章使用。这在顾老制壶生涯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再看顾老另一件鹧鸪提梁壶底的刻款,如下图所示,其书法、镌刻风格是一致的。如果上面的仿作是在极力模仿,下面这个可以看看笑过就罢了,实在是无法描述。由上大致可见,仿作终究为仿作,不管是高仿还是其他,终有迹可循。除了一些毫无争议的真品之外,切勿冲动。而真品基本流传有序,有源可溯。如顾景舟大师的弟子、实力商家、藏家手中的壶,或者早年珍藏、港台回流或拍卖所得。紫砂壶的刻款,一样可辨和字迹一样,不管是大师自制还是他人帮制,其行文刻字的整体风格都是统一的。紫砂壶抑或书画印章之类,不管你喜欢哪位作者的,都要追根溯源、知人论世,知其人,研其作,熟其风,才能去市场仿作之糟粕,而不会冲动入坑。
顾景舟大师不仅壶艺了得,书法也非等闲之辈。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本书法作品为顾景舟先生为2003年创刊的台湾《鉴赏》杂志亲笔题写而成,同时顾景舟先生为该杂志艺术总顾问。铭文:佐民贤侄于今春得一小壶,丐余鉴定。因无印章款识,难辨谁人所作。唯盖梁上刻写楷书汉瓦二字,书法端秀,刀镌遒劲,器形炼朴,比例恰当。虽制技不精致而饶有艺趣,颇可一玩,审其泥色纯正,是天青泥之略差于冣佳火候者,色泽稍偏红,但无逊大雅,据其形制与泥质,断代当为清嘉道时物无疑,特赠锦匣函之以资珍藏焉一九八四年夏,景洲谨识 顾景洲(白文)
楷书佛经 册页 (四开) 水墨纸本
▲顾景舟1989年作的此乐提梁壶,「不圆而圆,不方而方,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并济,允克用藏」。从这些书法中,可观顾老之风。当然,对于仅凭书法鉴壶,肯定是不够的,但它是一大有力佐证。对于名家壶,大家可以多看看面世的、且无甚争议留作。名家之所以成名家,莫不是技艺精湛,壶的精气神韵夺人,风骨俱佳,多了解,不冲动,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