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07 来源:紫砂之家
“还是不懂的好……”
柳叶的话刚说了一半,敲门声骤然响起。潘四公子眉头一皱,不知是何人来败兴。柳叶打开门,发现来的是老鸨和冯师爷。
原来,潘天赐一大早发现儿子彻夜未归,登时大起疑心,便问随行的冯师爷昨天带领公
子去了哪里。冯师爷哪敢说出莲花书寓的事,他只得推说带公子去听王盛堂的扬州平话去了。潘天赐将信将疑,命冯师爷立即将儿子找回家。
于是,冯师爷一大早再次赶到莲花书寓。当然,为了讨好小主子,冯师爷又跟老鸨商谈,提出花一笔银子,让潘四公子将柳叶包下来。老鸨方才得知潘四公子的身份,登时又喜又怕,喜的是两淮盐运使司就等于半个国库,银子少不了;怕的是昨晚慢待了这位官宦子弟,生怕人家找麻烦。
听说是父亲有话,潘四公子纵然留恋柳叶,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告辞,准备出门。冯师爷却无意中看到了桌上的那把残壶,不禁心念一动:“柳姑娘这儿,有一把好壶啊!”
“不值钱的,是小女子花几文钱在街上购得。”柳叶谦逊道。
“是够贱的。不过贱里边儿也有好的。”冯师爷似乎话里有音,“如果在下想出五两银子,不知小姐愿不愿意出手啊?”
“这把壶虽然不值钱,可它跟随我多年了,再多的银子我也不会卖的。”
“不卖?”
“冯师爷,你可不要夺人所爱,为难柳小姐呀!”走到门口的潘四公子,忽然望了冯师爷一眼。
冯师爷打了个哈哈:“我只是随便那么一说,小姐不必放在心上啊!”
随后,老鸨将主仆二人送出莲花书寓——这也是柳叶的规矩,她是从来不亲自送客的。
回到两淮盐运使司衙门,潘天赐向儿子问起昨晚的去向。潘四公子按跟冯师爷串通好的口风,说自己昨天游览扬州的名胜古迹,晚上就夜宿平山堂,与寺中的僧人谈经论禅。潘天赐暗忖自古扬州烟花在全国都有艳名,儿子正当血气方刚之年,在这里居留长久了,难免受人引诱;最近冯师爷与自己说话时,总是目光闪烁,言语模棱,显然背后另有心机;知府焦湛之也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暗通庆王府,恨不得将自己置于死地而后快;何况京城那边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光是那座钱庄就够麻烦了……如此种种,使潘天赐下定决心,要儿子即刻返回京城。
潘天赐就和儿子商议,准备从账房提出三万两银票,交给儿子带回京城以填补钱庄的亏空。正事吩咐完毕,潘天赐又忍不住犯了“壶瘾”,他拿出一本线装的《历代壶谱》向儿子细细讲解,还特别提到自己渴慕已久、却无缘一睹为快的“阴阳太极壶”。见儿子听得不甚专注,他有些扫兴。这时,仆人李三急急地跑来禀报,说衙门口发生了件怪事。
原来,就在一大早,那个惯常在花街柳巷叫卖“金枪不倒”药的穷汉子董二,竟背着个包袱来到盐运使司衙门口,开口就说要见潘大人。门口的衙役和卫士都要赶他走,不料董二的口气却大得很:“本人一不行刺,二不告状。我呀,是来给潘大人献宝的。”
李三见此情景,于是上前询问那衣着破旧的董二有何宝物可献。哪知董二守口如瓶,坚持要等见到潘大人才能说出实情。最后被逼问急了,他才说了一句:“我这个宝贝啊,您说它值钱,它价值连城;您要说它不值钱,它也就是一把泥土。”
“莫非是紫砂壶?待孩儿出去看看。”潘四公子心中一动,和李三一起走出了书房。
没想到的是,面对潘四公子,董二依旧坚持要见到潘大人才能说话。李三气得骂他不识抬举,没想到董二却凑到潘四公子的耳边,轻声说:“久闻你家大人酷爱收藏天下名壶,有一把千古流传的老茶壶,没准它就是你家大人正在寻觅的阴阳太极壶啊!怎么样?潘大人他不会不见我了吧?”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了百求不得的阴阳太极壶,潘天赐破例接见了市井无赖打扮的董二。董二跪拜已毕,谢恩站起身,口齿伶俐地说:“回大人话,阴阳太极壶,大人一定是知道的。那可是万壶之祖,宝中之宝啊!”
“你见过那把壶?”
“没错!小的踏破了铁鞋,访遍名山大川,终于探明了那把壶的下落。”
“那壶现在在哪里啊?”潘天赐的手指已经因狂喜而微微麻木了。
“回大人,就在扬州城中。”
“那你快说,本官会重重地赏你。”潘天赐望着眼前的穷汉,急切问道。
“潘大人,小的不想要您老的赏银。”
“那你想要什么?”没想到穷汉不要银子,这多少令潘天赐感到意外。
“这个……小的还真有点说不出口。”董二故意卖关子似地打了个磕巴。
“你说吧。”
“小的想要大人讨要一张纸。”
“一张纸?你是想要本司的字画?”但凭直觉,潘天赐料到董二绝无此雅兴。
“不不不,您老的字画墨宝一寸千金啊!小的哪敢动那个心思?”
“那你到底想要什么呢?”见董二再三卖关子,潘天赐已颇不耐烦,只是为了查知古壶的下落,才强压心头的烦躁。
董二壮着胆子,吞吞吐吐地说:“我……小的想向潘大人讨要一张盖了官印的批文,俗称盐票。”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