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蛋壶是当代广为人知的紫砂器型之一,一般说到龙蛋壶都与西施及文旦会联系起来,认为其是西施的变形,但实际上,龙蛋的发展应远早于西施壶。
紫砂自明清发展以来,文章著录较少,明末清初有文人吴梅鼎曾作《阳羡茗壶赋》,其中便有提到龙蛋此式。

吴梅鼎为宜兴大族吴家之后,为吴颐山之侄孙,字天篆,号浮月,生于明崇祯四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长于诗词书画,与其兄吴天石并称于当时。其叔祖吴颐山之书童供春为紫砂大家,可以想象的是,受其家中影响,其自幼便对紫砂有所爱好,而《阳羡茗壶赋》此篇,也正是其称赞其友徐友泉制作紫砂技艺高超的文章。《阳羡茗壶赋》中有载:“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由此可知两点,其一龙蛋此式最早见于康熙年间,或为时大彬或徐友泉首创;其二,已描述其形体便是纵圆之样形。龙蛋此式自明末清初起至今,其造型变化并不甚大(除开一例,后文介绍),也是传统壶式中少有的几乎无甚改动的器型,其椭圆高身,配以倒把,短锥流,形之未改,亦见其经典。

明末清初丨大彬款 龙蛋壶
此壶为大彬款龙蛋,式度朗朗,烧制得宜,表面颗粒效果明显。直流出水爽利,壶把内平外圆,粗壮扎实,腹身丰腴,但胎壁相对较薄,骨掩于肉,端拿不致凝窒。壶底镌刻“高风不借便 大彬”,出自唐代郑愔的《咏黄莺儿》“高风不借便,何处得乔迁”,笔意敦厚,字迹朴拙。

清早期丨孟臣款 龙蛋壶
此件为孟臣款龙蛋壶,孟臣为时大彬之后的名家,孟臣制壶,大壶浑朴,小壶精妙。此件龙蛋壶身形制还是未变,只是在壶流的处理上,做了长直流的改动。

清早期丨徐恒茂款 龙蛋壶
此件为清代龙蛋壶,落款为徐恒茂,作者生平不详,但此件龙蛋壶形体过渡之自然,线条之流畅,都可见是清时期龙蛋之佳作,特别是盖面与壶身的过渡,仿若一体,极为精彩。

清早期丨无款龙蛋壶
此件龙蛋便是前文所言少见的龙蛋变式,壶身的处理上还是上敛下丰的处理,饱满而出,但其做了颈足的处理,类似于宫灯的样式,压盖配以蘑菇钮,但仍延续了倒把以及直流的造型,并且处理的极为纤细,与壶身之饱满形成对比,有明式壶早期风格,如今多称其为明式龙蛋。此外还有一些远销欧洲的龙蛋壶,多有贴花镂空等装饰,形制大体不变,这里不过多展开,当代龙蛋,基本还是延续传统的造型,只是在壶钮处理上,或有扁圆或循前制,在壶流的处理上,或纤细或浑朴,稍有来去。紫砂以龙蛋为名,亦有美好的祝愿与寄托之意,圆润可爱之造型,让此式亦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