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4 来源:紫砂之家
唐云,字侠尘,别号药翁、大石翁等,斋名“大石斋”、“天禅室”、“八壶精舍”、“山雷轩”等。他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还是紫砂的收藏大家。
▲唐云晚年照片
唐云的绘画艺术由山水入手,转攻花鸟,上探宋元,下追明清,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体,形成了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画风,被誉为海上画派四大花旦之一。
唐云爱壶、藏壶,亲自画壶、设计壶。他说:“用精壶泡茶是养壶的最好办法,何况好壶泡好茶,原本就是生活的一种享受。”紫砂壶是伴随他一生艺术追求的良友。
▲1959年唐云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唐云先生在紫砂壶上作画
▲ 唐云梅花图
此图是1976年唐云,观孙中山先生墨宝“花得东风一夜开”后有感,而绘成的墨梅卷,老干虬枝,铁骨铮铮,繁花纷披,凌寒盛开,与中山先生遗墨相辉映。
▲花得东风一夜开 孙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为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孙中山赴英国进行外交努力,并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共商建国事宜。中山先生兴奋之余,挥毫写下了“花得东风一夜开”这七个寓意深刻、豪情满怀的大字。
唐云对曼生壶情有独钟,他对自己收藏的曼生壶进行鉴定、辨伪,精选八把曼生壶藏于八壶精舍,这也是他晚年以“八壶精舍”为斋名的渊源,金石名家叶潞渊还曾为他专制了一枚,八壶精舍纪念印章。
▲西子湖畔的八壶精舍
▲叶潞渊制 八壶精舍纪念印章印文
这八把曼生壶,为合欢壶2把、扁壶、石瓢、井栏、笠荫、匏瓜、提梁。每把壶与唐云之间,都有一段故事,启人遐思。
▲八把曼生壶中的石瓢提梁
唐云喜欢在紫砂壶上作画,画完后由书刻名家沈觉初、徐孝穆镌刻。三位大师的艺术唱和,恰如陈曼生与杨彭年、邵二泉合作。
沈觉初,沪上著名画家,还是竹刻和紫砂壶刻大师。他的刀刻作品,遍及紫砂壶、扇骨、臂搁、砚台等。以刀代笔,挥洒自如,一派大家风范。
▲ 唐云绘 沈觉初刻 葛陶中制 茄段壶
▲唐云书画 沈觉初刻 吕尧臣制得福壶
20 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馆要展览,有当代画家书画的茗壶,唐云、谢稚柳、陈佩秋、陆俨少、程十发、刘旦宅等海上名家,在紫砂壶上挥毫抒意,完成后由沈觉初镌刻。
唐云所画为两只小鸡在争啄一粒花生,并题:“饮之可以得长生。”花生有长生果之称看似不经意的题铭,含蓄而切题,耐人寻味。
▲唐云书画陶刻后拓片
1993 年唐云把爱妻的骨灰,在富阳和泪撒在富春江。他又嘱子女说:“我百年之后,骨灰也撒在这里,和你们妈妈在一起游山玩水。”之后,唐云的心脏病经常发作,但仍坚持不懈地作画、奔波。
徐孝穆 ,江苏吴江人。 著名的篆刻家、竹刻家,是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甥。在书法、篆刻尤其是竹刻方面卓有成就,与叶浅予等著名画家交往甚密。
▲ 唐云画 徐孝穆刻 江建翔制鱼乐壶
因为给自己学生许恺德,画的兰花壶烧成后有砂眼,便让他重新选了两把壶坯。9月19日,许恺德将两把石瓢壶的壶坯,送至唐云画室。这两把壶,一把画鱼乐图,留唐云之孙永辉;一把画荷花图,留唐云爱徒许恺德。
就在唐云在家的最后几天里,画就了这两把壶。9月25日,唐云身体不适,突发心脏病,26日就住进了华东医院,然而这次唐云再也没有回到家里。
▲唐云给许恺德画的石瓢壶
沈觉初在刻完两把壶后,得知唐云逝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便又在许恺德的石飘壶补上一笔:“药城先生最后之笔,恺德宝之。沈觉初拭泪又记。时癸酉年十一月,年七十九。”画家赖少其有联挽唐云曰:“能有几人成知己,多少好事已办完。”
▲唐云画 顾景舟制井栏壶
唐云的骨灰亦撒入富春江,富春江的山色水光滋养了唐云的艺术,唐云最后又回归于此,在另一个世界,唐云携手爱妻徜徉在,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富春江,又是一种圆满。
▲唐云藏紫砂壶
▲唐云自用核桃形紫砂印泥盒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