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3 来源:紫砂之家
王石耕(1922-2014)是中国现代紫砂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原名王长根,出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为“民国七艺人”之一。他子承父业,成为“王派壶艺”的嫡系传人,以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设计在紫砂界享有盛誉。
1922年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在其父严格要求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秉承乃父衣钵,成为“王派壶艺”的嫡传。在王石耕15岁那年他头一遭徒手独立完成了两把仿古壶:一把“掇球壶”、一把“线园壶”,嘴平正,口盖准缝,颇见功力,是他壶艺生涯中的“处女作”。这两把壶被丁蜀镇上一位老中医珍藏着。
当代 王石耕制九头希菊紫泥茶具 (一套)
王石耕作为紫砂壶制作大家,其作品上的印章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1. “石耕”小方印
位置:通常用于紫砂壶内底或盖内气孔附近。
2. “王记”小方印
位置:多出现在壶把梢或盖内气孔附近。
示例:得清壶的盖内款 。
3. 楷体“石耕”椭圆小印
位置:盖内气孔附近,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与“王记”小方印组合。
示例:线圆壶和百寿壶的盖款 。
4. “石畊”椭圆小印
位置:盖内气孔附近,多见于晚年作品。
示例:线圆纳福壶的盖款 。
5. “石耕”方印
位置:壶底部中央,或用于套组中的杯子、杯托底款。
示例:双线提梁壶和鸳鸯套组的底款 。
6. “王石耕印”方印
位置:壶底部中央,多见于重要作品。
示例:八方提梁壶的底款 。
其他特点
组合使用:部分作品会同时使用两种印章,如“王记”小方印与楷体“石耕”椭圆印组合 。
风格演变:早期作品多用“石耕”小方印,晚年作品更倾向“石畊”椭圆印或“王石耕印”方印 。
鉴别要点
工艺细节:王石耕的印章篆刻刀痕清晰,布局严谨,仿品常因技术限制难以完全复刻其金石韵味 。
位置规律:不同印章的钤印位置相对固定,如盖内、壶底等,需结合器型综合判断 。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