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4 来源:紫砂之家
陈国良(1954— ),号鹤轩,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蜀山南麓,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他是紫砂界“四小龙”之一,以薄胎技艺闻名,被誉为“薄胎第一人”。
艺术经历
1954年:生于宜兴丁蜀镇,自幼受紫砂文化熏陶。
197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学习花盆、花瓶等器皿制作 。
1983年:开始紫砂壶创作,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1985年:进修于江苏陶瓷公司职校,学习工艺、素描、雕塑等 。
1986年:担任紫砂厂艺徒培训中心技术总监,培养新一代紫砂艺人 。
1988年:作品《蒲色口花盆》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同年赴中央工艺美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 。
1993年:进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专注创新设计 。
2016年:获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成为当代紫砂艺术领军人物 。
艺术风格
薄胎技艺:以胎体轻薄著称,壶壁可薄至1毫米,作品轻巧灵动,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
创新与传承: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作品涵盖光素器、花器、筋纹器等,追求“难、奇、新、巧” 。
自然灵感:常从田园、自然中汲取灵感,如《阳羡溪头壶》以鹅卵石为原型,《竹报平安壶》展现竹韵 。
文人气质:注重壶中意境,部分作品与艺术家韩美林合作,延续文人壶传统 。
代表作品与荣誉
《蒲色口花盆》(1988):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
《葫和壶》(1995):获陶瓷艺术新品展评三等奖 。
《待放壶》《阳羡溪头》:分获2001年、2002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
《供春》《大香玉》:以薄胎和仿生造型闻名,拍卖价超50万元 。
艺术理念与影响
陈国良强调“从临摹到创新”的创作路径,主张紫砂壶应兼具实用性与收藏价值,并注重技艺传承。其作品被藏家誉为“硬通货”,市场认可度高。他淡泊名利,长期坚守创作一线,被誉为“紫砂艺术的守艺人”。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