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7 来源:紫砂之家
范正根(1902-1992)是20世纪中国紫砂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师从清末花塑器名家潘德根,其作品融合传统技法与时代特色,在紫砂收藏界具有较高地位。本文将从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历史地位、市场价值、鉴别要点及收藏建议等方面,全面解析范正根的紫砂艺术成就。
范正根的紫砂创作以仿生花货和传统光素器见长,风格兼具写实与写意,主要特点包括:
仿生自然题材:擅长梅、竹、松等植物造型,如“梅桩壶”“竹节壶”,雕刻细腻,形态逼真。
报春壶(1959年)
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作品,壶身借鉴奖杯造型,壶嘴、壶把以梅枝为饰,象征“春回大地”。
采用三色泥料(天青、粉红、墨绿),工艺复杂,存世稀少,市场估价可达10-30万元。
扁鱼化龙壶
梅桩壶
以梅树老桩为形,树皮肌理逼真,梅花浮雕生动,体现其仿生花货的高超技艺。
时代贡献:1950-60年代参与紫砂工艺厂建设,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规模化生产过渡。
艺术定位:作品介于清末民国的古典风格与新中国初期创新风格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拍卖行情
收藏建议
优先选择合作社时期作品(1955-1966年),款识清晰者价值更高。
关注原矿泥料与手工痕迹,避免现代仿品。
泥料:真品多用民国至建国初期原矿紫泥,颗粒感自然,色泽温润。
款识:
早期作品盖款“范正根”,底款“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仿品常见电脑刻款,线条生硬。
工艺细节:真品手工痕迹明显(如胎体厚薄不均、浮雕深浅变化),仿品多机械化修整。
范正根的作品在紫砂史上占据独特地位,其仿生花货与经典壶型既延续传统,又融入时代审美。对于收藏者而言,需重点关注泥料、款识、工艺三大要素,并参考权威拍卖记录。随着老紫砂热度上升,其精品之作未来仍有较大升值空间。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