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技巧 >> 匠心独运:从供春到时大彬,看宜兴紫砂壶的技艺巅峰

匠心独运:从供春到时大彬,看宜兴紫砂壶的技艺巅峰

时间:2025-08-07 来源:紫砂之家

宜兴紫砂壶名扬四海,固然得益于其举世无双的“五色土”,但若没有一代代宗师巨匠以超凡智慧与精湛技艺点泥成金,赋予泥土灵魂,紫砂壶终难登艺术殿堂。从供春的艺术觉醒到时大彬的技法革命,这段明代的技艺跃升史,正是宜兴紫砂壶奠定不朽声名的核心引擎

灵光乍现:供春——艺术自觉的技艺先驱在紫砂技艺的黎明时分,一位传奇书僮的身影划破长空——供春(龚春)。他的故事虽披着传说色彩,却精准揭示了紫砂技艺从“器用”迈向“艺创”的关键一跃:

  1. 师法自然的造型革命:

    • 传说供春侍主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学习了寺僧澄练紫砂泥的基础技艺。

    • 其革命性在于,他没有复制日用器皿的规整形态,而是以寺旁古银杏的“树瘿”(树瘤)为蓝本,创造了树瘿壶(供春壶)

    • 这标志着紫砂壶造型首次脱离纯粹的实用功能束缚,开启了仿生艺术造型的先河,将自然的奇崛古拙之美引入壶艺。

  2. “指掠内外”的精工探索:

    • “茶匙穴中”:用茶匙巧妙地掏挖壶身内部,形成中空。

    • “指掠内外”:用手指细致地修饰壶体内外表面,精心模仿树瘿的肌理与褶皱。

    • 供春制作树瘿壶的技法被描述为**“茶匙穴中,指掠内外”**。

    • 这种技法虽属原始的手工捏塑范畴,却展现了匠人对泥料特性的深刻理解与非凡的手工塑造能力。它要求匠人调动全部感官,心手合一,直接与泥土对话,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手工温度与艺术个性

  3. 材质美感的首次彰显:

    • 供春壶(传说或摹本)以其**“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周高起语)的质感,让世人第一次领略到了紫砂泥不施釉彩、古朴温润、砂粒隐现的独特天然美感。这种对材质本身美感的发掘与强调,是紫砂艺术区别于其他陶瓷门类的根本特质**,供春是这一特质的奠基性诠释者

供春的伟大,在于他突破了技术的实用框架,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高超的手工技巧,为紫砂壶注入了艺术生命与审美自觉,被后世尊为“鼻祖”,实至名归。




开宗立派:时大彬——技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如果说供春点燃了紫砂艺术的第一粒火种,那么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代宗师时大彬,则亲手构筑了紫砂技艺的不朽殿堂。他对紫砂壶制作技艺的革新,是系统性的、革命性的,奠定了后世数百年无法逾越的根基:

  1. “打身筒”与“镶身筒”:技艺范式的惊天革命

    • 精准与复杂: 此法使壶型更加对称、规整、精准,并能制作出结构复杂、线条流畅的几何形体(圆、方)和筋纹器(如瓜棱、菊瓣),极大扩展了艺术表现空间。

    • 效率与质量: 相比捏塑法,成品率大幅提高,结构更坚固耐用

    • 工具的系统化: 催生并完善了一套专业工具(木转盘、搭子/拍子、矩车、鳑鲏刀、明针等),使技艺传承规范化、可传授。

    • 打身筒(圆器): 将泥料拍打成厚度均匀的泥片 → 裁切 → 围成圆筒 → 置于木转盘上,一手在内支撑,一手持木质“拍子”配合“篦子”、“勒只”等工具,边旋转边有节奏地拍打 → 形成饱满、挺括、弧度精准的身筒 → 再镶接口、底、足、盖等部件。

    • 镶身筒(方器/筋纹器): 将泥片切割成所需形状(如六方八方或瓜棱状泥片) → 用脂泥(稀泥浆)在转角处精准镶接 → 修饰规整。

    • 摒弃捏塑,创立拍打镶接: 时大彬彻底扬弃了供春时代及早期(包括金沙寺僧)的捏塑成型法(“捏筑为胎”),开创性地发明了**“打身筒”(圆器)与“镶身筒”(方器、筋纹器)的泥片镶接拍打成型技法**。

    • 工艺流程的精密化:

    • 划时代意义:

  2. 小壶革命:呼应文人茶道的审美自觉

    • 关键记载:“后游娄东,闻陈眉公(陈继儒)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 时大彬早期做大壶,在接触江南文人领袖(陈继儒、王世贞等)后,深受其精致品茗、小壶慢啜的文人茶风影响,毅然弃大改小

    • 这一转变不仅完美契合了散茶瀹泡法的精髓,更使紫砂壶从饮具升华为适合文人案头清供、摩挲把玩的雅玩清赏之物,极大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

  3. “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技艺与美学的统一

    • 时大彬的作品(尤以小壶为精)以光素器为主,风格**“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张岱赞语)。

    • 技艺层面: 壶体线条简洁流畅,转折有力;口盖严丝合缝(“密不透风,摇之无声”);整体造型比例协调,气度沉稳。

    • 美学层面: 摒弃繁复装饰,以纯粹、洗练的造型语言,充分展现紫砂泥料本身的质朴、温润、古雅之美。这种将高超技艺与文人推崇的**“大巧若拙”、“朴雅为贵”** 审美理念完美融合的境界,被时人誉为“千载一时”,成为后世永恒的典范。



名匠辈出:巅峰时代的群星璀璨在时大彬的光辉照耀下,明代晚期宜兴紫砂迎来了第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

  • 李仲芳(时大彬高足): 技艺精绝,作品风格趋向文巧灵动,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誉(指仲芳父李茂林做大壶,仲芳得时大彬真传做小壶而闻名)。

  • 徐友泉(时大彬另一高足): 以精研造型、善配泥色著称。不拘泥于传统形制,仿古铜器、花果造型皆精妙,且能调配出丰富典雅的泥色,“毕智穷工,移人心目”(《阳羡茗壶系》)。

时大彬及其弟子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技法成熟、风格多样、名家辈出的繁荣局面,确立了宜兴紫砂壶在工艺美术界的崇高地位,其影响力穿越时空,至今不衰。

结语:匠心铸魂,技艺永恒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名满天下,那独步寰宇的紫砂泥是“天赐”,而从供春到时大彬所代表的匠心传承与技艺飞跃,则是“人成”:

  • 供春以其艺术自觉与精妙手塑,点醒了沉睡的泥性,赋予了紫砂壶最初的艺术生命与自然美学,奠定了艺术化的方向

  • 时大彬则以惊世的技法革命(打/镶身筒) 与深刻的审美洞察(弃大改小,朴雅精工),构筑了紫砂技艺的精密体系与美学范式,达到了技艺与意境统一的巅峰

正是这两代巨匠的“匠心独运”,将宜兴的泥土升华为承载中华文化精神的永恒艺术品。他们的成就证明了:顶尖的材料唯有遇到顶尖的匠心与技艺,方能成就真正的传奇。这份穿越数百年的技艺巅峰,至今仍是宜兴紫砂壶傲视群伦、价值不菲的核心密码,更是其声名不朽的灵魂所在。捧起一把时壶或凝视供春的传说,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壶,更是一部由智慧、汗水与无尽热爱写就的匠心史诗。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郭襄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