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谷雨时节 论茶道

谷雨时节 论茶道

时间:2009-04-20 来源:紫砂之家

  茶生水之畔,山之颠,坡之阳,壤之饶,常年雾气遮绕,烟岚窈窕,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清明时节,采其嫩叶,或如雀舌,或像尖枪。机揉手搓,炭烘火烤,所制之茶,若银针,似毫勾,条索紧细,色泽润绿。“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茶乃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非每人知晓,但是若置身青山绿水、雕梁画栋之间,啜上一口苦中有香、香中有爽的茶汁,似乎也能无师自通地感受到茶之文化的精髓。芳菲三月,来到郊外,眼前又见茶树枝头泛出新绿。蓦然抬头,依稀兀现陆羽端坐檐下,旁边的红泥炭炉之上,深褐色的陶壶冒着白色的热气,淡淡的清香氤氲开来……。

  茶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流于现世,如今成了风靡世界的21世纪饮料大王。千年以前,一位早年出家后来还俗的和尚——陆羽,写下《茶经》之后,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中国附近的各个民族,也都学习传播了这个风尚,以至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即使《王褒僮约》所载的饮茶、卖茶的境况来看,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经相当发达,可谓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悉,现有50余个国家植茶。历经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中国茶叶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我们的面前。

  茶种

  国人不仅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而且重视新创名茶的开发培植,因此各类名茶已有数百品种之多。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茶叶多达6000多个品种,能够呼出其名的也在千种之上。若按制作方式分类,则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若按商品分类,则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在此简述几个主要品种,以飨诸位: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碧螺峰,产于河南车云山的信阳毛尖,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产于安徽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歙县的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祁门的祁门红茶,产于贵州都匀的都匀毛尖,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产于福建崇安的武夷岩茶,产于江西庐山的庐山云雾,产于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等等。

 

  茶具

  茶具一词,最早见于《僮约》赋中“烹茶尽具”。历史最古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我国的茶具仪态万千,绚丽多姿。爱茶之人,亦多喜好把玩茶具,现今一般家庭,多以小壶泡茶,这是明朝神宗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茶具依其质地不同,可分为陶土茶具。瓷质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等等,不仅制作精美,并且颇具创意,已为各方喜爱,举凡名家作品,四方争购。目前,形成闻名世界的景德瓷器和宜兴紫砂两大系列。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成为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

  茶艺

  “茶艺”一词原由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现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凡有国人落脚的地方,就会带去饮茶的习惯。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泡茶,必须注意水质、水温、茶量、茶具诸类要素。水质须选清新的软水,水温要随不同茶叶的冲泡有所不同,对于多数的茶种而言,接近摄氏百度冲泡为宜;绿茶以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宜超过90度。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泡后约一分钟倒出饮用,但是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于茶具,多以紫砂陶壶,杯内饰白以便判辨汤色。茶艺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是绝大多数的茶俗只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虽可表演,但非茶艺。

 

  茶疗

  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对于茶的养生保健以及医疗作用的研究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全球饮品无可计数,茶乃其中极品。饮之解热去暑、消毒凝闷,亦可清心明目,醒脑提神,疏通关节,兴奋神经。无论耕夫雅士,四季更替,不可或缺。茶疗的传统剂型拥有汤剂、散剂、丸剂、冲剂、茶剂,现又出现一些新式,如以袋泡取代传统服法,制成胶囊或者结晶体型冲泡,提取茶中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体或者片状,等等。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夏饮绿茶,因其性味苦寒,饮之可以消暑去热,解毒止渴;秋饮青茶,不冷不热,能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冬饮红茶,味甘性湿,含有丰富的蛋白,饮之能助消化,补养身体。现代科学证明,茶中含有多种维他命、茶素、精油、氟素成份,具有明目、清脑、利尿等功能,已是世界各国公认天然健康饮料。暑夏之时,劳作之余,清茶一杯,凭栏啜饮,但觉天高云淡,两腋生风,暑热顿消,宠辱皆忘,欲醉欲仙……。

  茶道

  唐朝《封氏闻见记》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据说,这是现存文献当中对于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茶宴已很流行,宾主以茶代酒,品茗赏景,各抒胸襟,文明高雅。中国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饮茶、论茶,达到增进友谊、学习礼法、怡心养德、修行得道的和美艺术,目的借助饮茶艺术体悟大道、提升境界。泡茶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两个动作就可完成:放茶、倒水。但在茶道之中,非常讲究。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就是饮茶的艺术,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人当有伦,茶亦有道。为茶之水,需取山泉;煮水之器,当以铜鼎;煮水之火,当以松烟;盛茶之具,陶瓷为上。取其鱼沸之水,冲泡开汤,杯水之中,叶舒叶卷,吐绿显毫,景态万千。或冲腾而上,若群鹤之舞于中天;或飘逸而下,似玉虾之沉于沧海。茶香清高,芳气袭人。其味入口初涩,回味犹甘。总之,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文人墨客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人各有爱,吾独爱茶。华灯初放,走进茶吧,木梯的古朴,竹帘的轻幽,饰画的气韵,古玩的点缀,淡雅的气氛,让人周身感到舒泰。遥想当年,“现代太极泰斗”吴图南平生喜茶,一杯在手,日夜不断。唐代120岁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清代百岁寿星李庆远,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李庆远一生遵此“妙诀”,称作“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唐宣宗大中三年,有个130岁的和尚来到洛阳,宣宗问其长寿之道,和尚答曰:一生惟爱喝茶,日饮百碗亦不厌多。看官,三五知己,围壶而聚,说天下大事,论人间情谊,高谈阔论,畅抒胸臆,岂不乐乎?如你品出茶是静的,又是动的,茶是涩的,又是甜的,茶是烫的,茶又是爽的,那你便是到了极致的境界……。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