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20 来源:紫砂之家
张静
工艺美术师,1969年出生于宜兴蜀山陶艺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随父学习。1986年考入紫砂工艺厂,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国良,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制作工艺。1994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更具备了传统创新的设计能力,擅长各种光素器、筋纹器、花货等,作品风格清晰自然,端庄逸秀,深得行家喜爱和业内好评!作品《鱼龙三足》在2003年西湖国际博览会工艺美术精品展荣获铜奖,作品新狮球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在弥漫着陶土气息的宜兴丁山,他们安静地生活,安静地创作,安静地做着一切该做的、想做的和自己能做的事情。周遭的喧嚣充耳不闻,他们灵活地拿捏手中的泥土,抬起头看你时,晕黄灯光下的笑脸憨厚朴实,还有一点点羞涩。
他们是张静的父母,是建国后参加陶业生产合作社第一批人,师承吴云根、陈福渊,并获大师顾景舟的口传教诲。很多同辈的人声名显赫了,可他们仍然这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茶壶,生活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
他们的女儿,张静,从这种安静的环境中成长出来,恰似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美丽、安静、简单。她不是很惊艳,眉眼之间却有一份动人的美丽;她算不上有多高雅,但是安静的神态自有一份端庄;她很简单,简单中却有一种坦荡的力量。
张静:静是安静的“静”
怎么来形容张静呢?
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秀气、俏丽、温婉,画淡淡的妆,保养良好的身材,这是张静给人的第一印象。低徊悠扬的音乐,盛开的金黄色大菊花,展示台上生机勃发的吊兰,宽大的工作台,三个徒弟一丝不苟地做着茶壶,这是张静工作室里的风景。
一头烫得很好看的卷发和衣着时尚的张静,说起话来的时候把我起先定义的“张扬”二字全部推翻,问一句,她回答一句,话很少,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就安静地笑笑。
张静工作室的墙上贴了一幅字,起首八个字:张驰有度,宁静致远,是张静父亲张树林的手笔。这八个字里饱含的期望不言而喻,还是听听张静怎么说吧。
原来小孩子张静也不是现在这么安静的。五六岁时捏泥巴,倒也觉得有趣,等到1986年中学毕业进了紫砂厂,才知道泥巴也不是那么好玩的。十几岁的小姑娘,被天天摁在工作台前,世界那么丰富多彩,她的世界里却只有泥巴,烦腻到想放弃。
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度过了枯燥的两年多学徒生涯,1990年紫砂厂考工评比中,张静得了第二名,被肯定激活了她的内心,做茶壶慢慢变成一件乐事。学徒满后,张静被推荐到中央工艺美院学习了半年,学书法、泥塑,还有一些理论知识,课余抓紧时间和老师交流,把半年的时间过得结结实实。至此,做紫砂是功底也有了,筋骨也有了,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张静的壶越做越好,人却如父辈一般低调,甚少参加名目繁多的活动,兀自做着她的壶,整日与紫砂泥相伴作乐。
经过岁月的洗礼,张静的静可以这样来形容:静是安静的“静”,是经过迷茫、躁动过后沉淀下来的一种力量。
光素器、筋纹器:简约不简单
或许受父母影响,张静喜做光素器、筋纹器,线条简约,端庄秀逸,透着“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的味道。
狮球壶是一把获得金奖的作品,对张静触动很大。狮球壶选用紫砂红泥制作,壶身以球形体作为素材,收敛而有蓄势,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在壶身结构当中,并以适度的扁平口盖,严密地紧压在矮颈之上,恰到好处。工艺上的难度增添了壶身的美感,壶的以微伏的雄狮装饰,平添了壶的气势。狮球壶的成功给了张静更多的自信,做起壶来心里有了底,手上更加收放自如。
细赏张静的壶,无论是狮球、华盖,还是鱼龙三足、狮灯,几乎都是造型简洁、线条简约的典范,透着一股端庄大气,不像出自一个纤弱女子之手。其中,鱼龙足壶在2003年西湖国际博览会暨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新狮球被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他作品散见于多家专业刊物。光素器要求高,筋纹器见功力,张静的壶不显山露水,可是看到眼里,却自有一股气势。
当然,张静也有一些充满女人味的作品,像小南瓜、碧玉、思亭,或稚拙可爱,或俏丽妩媚,或素雅婉约,让人沉迷。
张静的光素器、筋纹器,清晰自然,端庄秀逸,简约不简单。
张驰有度,动静相宜
跟张静有了接触之后,想到了那句话: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世俗世界的一个普通的女人,过着简单的生活,享受着凡尘俗世的幸福,但是因为有了一份热爱,有了一份性情,有了一份平和的心态,和周遭的人又有了一点不一样。
张静爱美,是可以看出来的,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工作室装饰,都可以看出她的一点小女子性情。精致的、婉约的、优雅的,表达着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张静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最浪漫的事》这样很小女人的歌,静中有动。张静还喜欢养花,君子兰、菊花、吊兰,都是不入俗的花草,养着陶冶性情。
张静简单,她的简单在于不多思,不多愁,一路走来,怎么看都是幸福的样子。
张静,快乐地生活、安静地创作,就像一朵彼岸花,在紫砂苑安静地绽放,给观赏者留下一瓣心香。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